Open Ray手記:私人人造衞星

我的電台節目拍檔主持呂婉瑩,在節目中問我:「你經常買Gadgets,最近還有甚麼電子產品想買?」我認真想一想,才醒覺自己已經Gadgets氾濫,手機、數碼相機有好幾部,平板電腦也有好幾台,多到用不完。不過,如果不是手提電子產品,而是放到天上去的Gadgets,還有一種是我未擁有的,那就是「個人人造衞星」了。

人造衞星看似是遙不可及的電子器材,也只有少數國家的太空總署有能力發射人造衞星。然而,最近有公司提供「平民化」的人造衞星發射服務,一枚超小型的人造衞星連發射費用約為8千美元,折約港幣6萬4千元。6萬多元便可擁有一枚私人人造衞星在天空上飛,比買部汽車或私人遊艇還要便宜,說貴也不算貴吧。

個人人造衞星可以做甚麼?其實幾乎甚麼都做不到。簡單來說,小型人造衞星是一台極低階的電腦,裝上電池及太陽能板運作,並內置訊號發射器。當人造衞星發射到地球的同步軌道後,在地上可以用HAM radio之類的無線電接收器,接收衞星訊號。

然而,這台8千美元的人造衞星性能太弱,勉強可以用作訊號轉駁器,但未能當衞星長途電話使用。用家也可以考慮多付1萬美元把人造衞星升級,例如加入一個攝像鏡頭,便可以在太空拍攝地球的影像,再傳回地上,效果像Google Map的衞星地圖。其他功能便要透過用家自行編寫程式,來遙距操作人造衞星了。

這枚個人人造衞星名為TubeSat,發射服務將於今季展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上網預訂。

飲食網站創辦人

鍾偉民(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