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確是一個可愛又熱鬧的地方,天天都有新話題,「關鍵詞」日日不同。「垃圾」和「黑影」後,又到「黑社會」。多得特首,令大家想起這個褪色中的詞語。
香港人對黑社會有一份很複雜的情意結。一方面覺得恐懼,例如父母最怕子女加入黑社會,一提到黑社會分子滲入校園,學校和政府便大為緊張。筆者年少時亦曾因為「眼超超」,被自稱黑社會人士當街「屈錢」。回心一想,那人一點也不像黑幫分子(即使真的是,相信也只會是社團中最不中用的那種)。那個年代,只要自稱黑社會便能騙得兩餐飯,因為我們都恐懼。
在街上不能亂認黑社會,但有趣的是,不少經典港產片都是以黑社會為題材,例如早期的《邊緣人》、《英雄本色》、《監獄風雲》、《江湖情》,到近年的《黑社會》、《無間道》等,甚至是笑片《逃學威龍》、《阿飛與阿基》……總之,「黑片」數之不盡,且叫好叫座。很奇怪,走進漆黑的戲院,大家便不再懼怕黑社會,甚至覺得他們蠻有英雄氣概,是學習和模仿的對象。試想想,若然要選鄭伊健歷來最深入民心的角色,那一定非「陳浩南」莫屬吧!「黑社會」的確帶給我們不少娛樂。
回歸過後,香港經濟轉型,北上成風,旺角的黑夜不再璀璨。據聞,所謂的黑社會亦「冇啖好食」;又由於「黑社會」題材的電影很難通過內地電檢,所以「黑片」便買少見少。「黑社會」三字慢慢成了集體回憶,留給大家的,就有如日前立法會內所出現的一樣,有人「恐懼」,有人「得啖笑」。
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