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嗱喳,但好吃。——車仔麵

要數本公子喜愛的麵食,除了早前提及的細蓉外,還有車仔麵。想不到吧?小時候家境不算困難,不過走過青春歲月,總少不了它。學生時代,不會天天大魚大肉,高檔食府更是遙不可及,只能和其他書友仔一樣,放學後到灣仔銅鑼灣一帶的流動小販檔前,「篤」串魚蛋、吃一底雞蛋仔,餓起來還會來碗熱辣辣、香噴噴的車仔麵!當時和書友仔站在舊區後巷鬥快吃麵的情景記憶猶新,那回憶中的味道,依然美好。唉,老套啲都要嘆一句,光陰似箭。

幸好,任由時代變、潮流變,車仔麵依然存在,可見它與香港人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意結;只是昔日獅子山下,老街坊推着車仔沿街擺賣的情景早已不復再。記得小時候,只顧吃;對於車仔麵的緣起,也是長大後懷念昔日,才「的」起心肝翻資料。話說50年代本港經濟陷於低潮,適逢大批內地移民來港,人浮於事,為了餬口,惟有從事無牌流動熟食小販謀生,賣的都是平價食物,雞蛋仔、魚蛋、魷魚、糖葱餅……車仔麵就是一個幾毫便能吃到的平民美食。以前車仔麵絕對上不了大枱(當然現在也難登大雅之堂),更沒名沒姓,只聽過有人叫它「嗱喳麵」。無他,就是覺得它不乾淨吧!不過當年味道是其次,吃得飽才是重點,儘管如何「嗱喳」,它還是很受小市民歡迎。

車仔進化論

它之所以又稱為「車仔麵」,原因簡單不過。當時的流動攤販為了方便走鬼,都用木頭車開檔,並將麵條和配料放進金屬造的「煮食格」內。依稀記得一輛木頭車大概有8格,供應6、7款車仔餸,最常見的不外乎魚蛋、豬皮、豬紅、蘿蔔、魷魚、甜酸齋等平價菜式。因為那時候做和吃車仔麵的都比較窮,貴價材料免問,故車仔麵也較便宜,食材逐樣計,幾毫子1個餸,比起現在閒閒哋5、6元一款平得多。

從前的麵條只有幼麵、粗麵、米粉等;現在就多了河粉、公仔麵、烏冬和米線,選擇五花八門;湯汁亦由清湯、腩汁等進化至咖喱汁、麻辣醬甚至乾撈形式,食法十八變!小時候吃車仔麵,哪像現在般舒舒服服地邊吃邊歎冷氣,只是大夥兒圍着車仔攤檔落單,然後捧着碗站着吃或蹲在街邊吃,大概10分鐘就幹掉1碗;雖不免吃到汗流浹背,但那種廉價得來的快樂滋味,就是吃米芝蓮大餐也無可媲美。

心水多籮籮

本公子大大話話吃了數十年車仔麵,由推車仔時代到現在全搬入舖,好的壞的都吃過,加上學生時代情意結,對車仔麵多少有要求。車仔麵的靈魂在於車仔餸,雖然都是大腸、蘿蔔、魚蛋、豬紅等廉價料,但做法認真與否,還是吃得出分別來。餸料絕對要花點時間洗淨和調味;求其用滾水淥熟餸料,放在湯裏再加點調味料的,百菜一味,最差勁了;餸料必須分開煮,各自吃出不同質感和味道,才算合格。當然,醃味、烹調、調味、湯底也是美味關鍵。

不知道是集體回憶使然,還是經濟不景氣,百物騰貴影響,車仔麵近年雖被米線蓋過了風頭,但車仔麵店仍有增無減。這門看似沒有難度的生意,做得對辦的卻寥寥可數。我的心水有幾家,大磡村友記,鳳爪炆得好,人情味又濃厚;元朗的永年,魚蛋、辣醬超好味;銅鑼灣榮記,街知巷聞,雞翼尖最好吃。可有聽過鵝頸街市熟食中心內的九記?湯底用鯪魚骨熬,味道特別鮮甜;牛雜非新鮮不用,彈性十足,鯪魚球彈牙多葱,炆豬手腍滑入味,是心水中的心水!

回憶中的老好味道

不過要吃回憶中的味道,非灣仔晏頓街的車仔麵之家莫屬。自小在該區長大的我,老早已是他們的熟客仔,放學一有零錢就會來找伍伯伯的車仔檔,吃一碗車仔麵。那湯底鮮香濃郁,後來才知用上幾十斤豬骨、燒豬骨、爆香蝦米和十幾隻鮮雞來熬,令人回味無窮。不過自80年代起,政府以整頓街道衞生為由,全面收緊小販政策,當時的流動小販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轉行,二是入舖;伍先生當年就選擇在晏頓街後巷一隅、只百來呎的舖頭捲土重來。後來第2代趁着97回歸從加國回流,接掌老父生意,並雄心壯志為麵店搞改革。

本來我吃慣舊有味道,生怕年輕人的滿腔熱誠會奪去傳統風味,原來只是自己多心。黃竹坑九記魚蛋、灣仔成發咖喱粉、天成香料等老批發一切照舊;湯底加入蔬菜調味,豬骨雞骨甜香猶在,濃香之餘亦不會蓋過食物的味道;魷魚買乾貨,浸發兩天再用咖喱汁炒香,落碗時放在最面頭,防止味道流失;豬紅先浸水才下鍋,吃落質感更爽口,豬大腸自己沖洗幾個鐘至乾淨;所有醬汁、滷水、調味等全部經過改良,秘方獨一無二,統統都經過悉心經營,吃得出心機誠意。這裏還有一個加分位,是立食!我知,店家無非想省地方,但這已足夠令我回味非常。今日我站在店子裏,看見三爺孫各人捧着一碗麵吃得津津有味,老人明顯是老主顧,與午市繁忙時段幫忙淥麵的伍老先生寒暄幾句;忽爾想起昨日與友人一同站在車仔檔前吃麵那青葱而斑駁的舊時光。驀然回首,頭髮雖白了幾條,口中仍然能咀嚼回憶中的老味道,無憾矣。

菜公子PROFILE

識飲識食翩翩公子,吃盡天南地北,練出一張刁嘴。經常食客三千,宴請邀約也樂意奉陪,但從不賣帳,孰優孰劣一針見血。願與知音人在格子上談美食,講故事。

檔案編號:011

偵查地點: 各車仔麵店

偵查結果: 車仔餸務必分開烹調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