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廣告中再次聽到「豆皮婆」三字,勾起不少回憶。當年,媽媽看見我們的碗中仍留着粒粒的白飯,的確也是說:「係咪第時想娶個豆皮婆?」那時我和弟弟才五、六歲,還未有結婚和嫁娶的觀念,腦中亦未發展出任何審美標準,遂問媽媽:「咩叫豆皮婆?娶咗有咩問題?」媽媽支吾了半晌,然後竟說:「即係丫烏!」我們大驚,馬上閉嘴,趕快把碗中的米飯扒光,從此更養成了「有衣食」的習慣。
不能否認,要令當年的孩童守規矩,一招「靠嚇」便足夠。另一經典例子是飯桌上的碗布,媽媽看見我們意圖用它來抹嘴,便說:「係咪想生『羊咩』鬚?」同樣地,當時我們連汗毛也未生出一條,怎會有生鬚的概念?不過,一想到自己的頭變成了羊頭,還是嚇得魂飛膽裂,也不再考慮甚麼科學根據,總之以後連碗布也不敢再碰。(坦白說,我是到十多歲才知道那只不過是媽媽的「靠嚇謊言」,不過她也自食其果,因為多年來我也是用同一理由,來拒絕她要我抹枱的要求。)
還有一個更影響深遠的例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和弟弟很喜歡「赤條條」的在家裏四處跑。某天,爸爸看見一隻小麻雀站在窗旁,突然跟我們說:「快啲着番底褲呀,雀仔最喜歡食小朋友的『雀仔』!」我和弟弟又被嚇倒,從此不敢再不穿內褲了。今天,我對麻雀仍然有一份難以言喻的顧忌。
日前跟一位五歲的小朋友吃飯,見他的碗內剩下了數十粒白飯,遂想重施媽媽的故技:「你唔驚第時娶個豆皮婆呀?」豈料,那孩子一臉得戚的說:「嚇鬼呀?」然後拿起PSP繼續玩。今時今日,只是「靠嚇」,已不再奏效了。
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