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便發展成內地最蓬勃的溝通平台,用戶數以億計,而且不少人已成了「微博控」(即對微博極度喜愛的人,「控」即情意結),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不少有意義的行動是在微博內發起及進行的。
例如去年年尾的「隨手拍解救乞兒」,網民自發在街上拍下行乞兒童的照片,上載到微博,希望能幫助他們尋回親生父母。此行動的回響極大,亦一度令有關執法部門「忽然正視」該社會問題,協助被拐兒童與父母團聚。
又例如早前的「微公益」行動,為貴州貧困地區的小學生提供免費午餐,各地「童鞋」紛紛響應,更重要是可讓善款直接到達受惠者的袋中;近期又有「微招聘」,幫助畢業生和失業人士謀出路。這類由微博使用者發起的正面活動似乎愈來愈多, 效果亦愈發增大,提醒了大家,網絡力量不一定是負面的。
相對於內地,香港的網絡界似乎有點被比下去,上述的正面行動便很少在香港的網絡上出現。當中亦凸顯了另一個問題,雖然微博也成為了香港人的新潮玩意,但其實,香港的網民都是「局外人」,只能圍觀,那些行動彷彿都與我們無關,即使我們想參與,也是無從入手或愛莫能助。
當然,內地網絡世界仍充斥着「起底」、「抹黑」、「謾罵」、「侵權」、「語言暴力」等行為,而上述的網絡公益活動亦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不要忘記,在一個並非「四通八達」的網絡世界裏,網民尚且有心有力,發揮他們的「微力量」,互相幫助。而身在自由國度裏的一群,我們亦應反思一下,除了號召網民「上街」或「圍堵」某處之外,我們是否可以為這個社會做得更多?
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