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傳來一份網上潮文,內容說,如果你失戀,都不要亂聽陳奕迅的情歌。因為,陳奕迅的情歌,可以處理最刁鑽的失戀場景。文中其中一句是:「如果有人非要愛你不可而你是Gay,別聽《富士山下》。」
《富士山下》是一首這樣的歌嗎?果然是流行曲,流行曲如何被解讀,看來原作者已經沒有權利去解釋甚麼「創作原意」了。
最近,我發了一本新書,叫《說好的幸福呢?——健吾收音機3》。用的題名,跟我初回來香港的時候一樣,都是用流行曲的名字。前輩林奕華先生說,我們已經進入「K歌治世」的時代。他說:「在K歌治世之前,我們談的戀愛,都是有氣質的。」意思是甚麼?大抵是因為我們的愛情觀,都被K歌模塑而不自知。一直以為自己要好好的談戀愛,要自己選擇自己的路。結果,受眾就被幾套戀愛觀控制——失戀要慘、女人三十單身好可憐、爭氣的女人是沒有戀愛但有工作。總之一切一切,都是自傷自憐,直至地老天荒。
談戀愛需要甚麼氣質?男朋友都沒有,談甚麼高貴?現在的香港人,不論男女,最擔心的問題是「點解自己冇人要」。關係有如施予和恩惠,最後就變成了最現實條件的追求——他有錢嗎?他有樓嗎?他肯每天用車送你回家嗎?關係變成現實利益的剔和交叉,一切都是評分參考,大家都在考大家的試:「你還嫌不夠?我把這陳年風褸,送贈你解咒。」
以物換物,這就是現代人的戀愛。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