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湄知著:他們在想甚麼?

朋友的十八歲女兒自美返港度假,來年升讀大學,正為選科煩惱,年輕人想報讀一科「黑人學」,即是研究黑人文化,例如Blues、Rap、霹靂舞等,可惜遭家長反對,有點為難。

身為教育家的朋友M說:「讀黑人學?很難找工作做,我覺得你適合讀藥劑。」朋友W奇怪問道:「為何你認為她適合讀藥劑?」M說:「未來專業人才短缺,大把出路。」朋友W轉個頭去問年輕人:「你喜歡讀藥劑嗎?」年輕人含笑有禮地搖了搖頭。

朋友W:「她不喜歡讀。」教育家的朋友M帶點專業口脗地道:「她現在年輕,還不成熟,未懂得選擇,所以要我們幫他們一把,教他們如何選擇適合的。」眾人無話。

送年輕人歸家時,在車上問了她一個問題:「你知不知道為何父母們,總希望子女報讀一些他日出路較有保障的行業?」年輕人輕描淡寫,彷彿答案早已了然地道:「因為父母不想再照顧子女。」緊接再說:「或許亦想子女有能力供養父母。」內裏好像在暗示父母的私心。這兩句心底話,相信會令很多父母們訝異。

許多成年人慨嘆不了解年輕人,箇中原因,並不是年輕人的想法是如何的荒誕,而是成年人從來沒有由孩子的角度去了解,或試圖了解。

下車前我跟她說:「我支持你選擇的科目。」年輕人含笑點點頭,眼神流露的感激之情,到現在仍撼動我心。

臨床心理學家

林存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