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人物、粵劇「大老倌」,小時候在街頭巷尾,偶有機會看到這樣的麵粉公仔,初頭不知道,還以為是用培樂多製成。「我們行內人叫這做麵塑,你說的題材現在Out了,學生們最鍾意係整聖誕女郎同米奇老鼠……」入行30年的傅師傅見證着麵粉公仔的興衰,看他將麵團搓圓扁幾下便弄了一隻鴨仔出來,確是神奇。「神奇也沒用,政府都唔重視。」說來一肚子氣,遂把作品賣到外國,望這門藝術可傳承下去。
撰文︰陳志滔 攝影︰郭凱敏
模特兒:Cherish
香港老一代人興子承父業,傅師傅亦是拜父親門下,輾轉便是31年,他指麵粉公仔在香港亦有過風光的日子︰「香港四、五十年代時有廟會又有神功戲,但凡天后寶誕,街頭巷尾都會見到這些公仔,直至七、八十年代因為政府要重整市容,才導致一班師傅無處容身。」要生存,惟有把作品放上網,遇到外國客人要,就參考工廠的流水線製法,先倒模再大量生產。有時為提升藝術層次,還會加入微縮家具,當成是情景模型般製作。「外國人當係寶,有人欣賞,成本高啲都值。」
有名你叫「麵粉公仔」,一直有個問題︰「可否食落肚?」傅師傅邊笑邊說不,原來為了可塑性及防腐,搓麵粉時會加入大量雜質︰「練麵係麵塑嘅第一步,我們會把麵粉、糯米粉、精鹽、防腐劑放在盆中拌勻,經過反覆揉搓,就可達致面光、手光、盆光『三光』效果,最後放入籠蒸45分鐘就可以了。」材料完成後,要加入食用色素或廣告彩來調色,部分作品還會塗上透明漆,令看起來有陶釉的反光感。「不要小看這個步驟,塗上後就唔會爆開,擺幾耐都得!」
為了是次訪問,傅師傅特別重塑經典的《西遊記》公仔,見他用雙手就搓出五官出來,再用劃刀、頭梳雕出衣服及紋飾,不消10分鐘「沙僧」便大功告成。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麵塑離不開一印、二捏、三鑲、四滾幾個步驟,看似簡單,但冇咁上下功力都弄不好,依家有我這個技術的,香港找不到多少個。」師傅指,初學者應由動物學起,學三星期就整到鴨仔、兔仔,再學3年就可挑戰人物造型。筆者試搓,結果紅蘿蔔都搓到變香腸,果真是功多藝熟。
為了保存這種民間街頭藝術,傅師傅幾年前開始開班授徒,到小學或社區中心,培育下一代,至今門生已超過5,000人。傅師傅笑說,這些手作公仔「搵唔到食」,要年輕一輩全心投入這行相當困難,惟有寄望有人業餘學習,將製作麵粉公仔的技術發揚光大,世代傳承。「我去信過政府部門好多次,希望佢哋畀啲基本空間我哋,例如起個中國村,將各式民間藝術集合起來,只係一直冇回音。」政府懶理,師傅惟有自資宣傳,現正籌備拍攝一套《紅樓夢》動畫,望可如《歲月神偷》般引來社會注意。
麵粉公仔沒有特定題材,傅師傅話只要有想像力,基本上可以天馬行空,但表達方式則分以下三大類︰
籤插式
最傳統表達方式,但只要換上聖誕女郎,感覺就新穎得多。
座枱式
要計算好平衡度,若重量不均便會企不穩,有心思的話可在底部加入雕花或不同配飾。
精品式
將公仔融合微縮場景內,鑑賞度最高,也最受外國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