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壇忽然多了一場辯論,不少人等着「睇好戲」,亦有人說:「只不過是想做場戲。」
辯論當然是一場戲,這從中學時代的辯論比賽中已得到肯定的答案。老師說,辯論的目的是:「給台上台下一個重新思考命題的機會,訓練大家的邏輯思維。」換句話說,誰勝誰負,也不會對現實世界有太大影響。即使「中學生應否談戀愛?」的反方勝出,中學生仍會照舊談情說愛。
因為只是一場戲,所以老師總會提醒大家,要對題不對人。這是最困難的,因為香港人自小便喜歡為人物設定忠奸—合我心意就是忠,非我族類就是奸。所以大家很快便由理性思考,變成感情用事,最後只有意氣之爭。曾見過正反雙方的同學在台上舌劍唇槍,辯論完了,「主辯」、「副辯」繼續入戲,由禮堂吵到班房,由「老友」鬧到「老母」,言語爭持不下,索性武力解決。我們從來都不懂將人和事分開,所以香港只有「城市論壇」式的大龍鳳。
明白是一場戲,大家便不會太執着,而且可各取所需,正如看一齣戲一樣,可以是因為想看明星、想湊熱鬧、想有話題、想笑一頓等,它亦可能為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想法或啟示,但我們毋須上綱上線、對人不對事。連戲中人也知道自己只是演員,觀眾又何必戲假情真呢?
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