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變藝廊 幻化創意空間

近年不少工業區被開闢為藝術工作室,以便喜歡從事藝術的人士,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尤其適合一些藝術系剛大學畢業的「新鮮人」。有位畢業生便這樣分享:「大學畢業後,曾試過全職工作,但工作實在太忙,根本沒時間創作,所以一邊與朋友合資在工業區開設藝術工作室,一邊做兼職維生,讓自己有更多創作時間。」

撰文:黎雅麗 攝影:陳世昌

工廈設創作室

每年一度的「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讓公眾有機會參觀過百名本地藝術家的工作室。八位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生組成「覓絲米地亞」這個藝術單位,於去年進駐火炭工業區。其中一位成員高倩彤(Kitty)說:「讀書期間,常與同學在校內工作室一齊創作,大家都希望畢業後,能開設自己的工作室。其實不少師兄師姐以至教授,都在火炭工業區開設藝術工作室,令人羨慕,感覺好親切。故此畢業後,亦順理成章在該處合資開設工作室。」

創作需時浸淫

藝術創作需要時間的沉澱。Kitty說:「擁有自己的工作室,讓我們可以自由地嘗試。有時身處工作室時,並不一定落手畫畫,但卻是靜靜地思考問題的好地方。經過這幾年的摸索,我較喜歡以線條為構圖的創作。」

賴宛珊(Elise)認為,三年的大學訓練並不足夠,所以現正修讀藝術碩士課程,一邊擔任大學助教,一邊繼續畫畫。該藝術單位另一位成員謝振聲(阿聲),過去曾接受藝術及音樂兩個範疇的訓練,大學畢業後,從事關於音樂的工作,藉此摸索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兩者的關係。

難忘大學生涯

Kitty說:「雖於中學時修讀藝術科,但升上大學後,才察覺那時學得很『皮毛』。以前只為了應付高考、豐富個人作品履歷,抽象畫也好,人像畫也好,統統也成為畫畫主題,但究竟哪類題材適合自己?自己想走哪個方向?當時並不清楚。」

蘇綽玲(Zon)也很認同:「入大學後,感到自己如像白紙。最難忘一年級,有機會前往德國、意大利等地,參觀多個大型藝術展覽,其中一個露天雕塑展體驗最深,尤其體會到公共藝術如何融入社區。雕塑分布在小鎮每個角落,你要踏着單車四處找出作品,作品也各具特色。」

伙炭藝術

查詢網址:www.fotanian.com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查詢網址:www.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