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離經叛道,但又受一小撮人極度愛戴,所以把經典的經字改為邪字,「邪典電影」就是Cult片中譯,我覺得不太貼切。主流電影不一定正,Cult片不一定邪,但一定低成本、B級片,這是先決條件。受資金所限,東西呈現出美中不足,是Cult片的質感,高安兄弟的《血迷宮》是例子。
另一個元素是內容、形式偏鋒,暴力血腥雖然納入這個範圍,但不是唯一的條件,另類恐怖,前所未見的誇張都可以造就Cult片,早前的《Drag me to Hell》和香港的《黑玫瑰》都是例子。
文化差異都可以釀成Cult片,例如七十年代的李小龍電影,在西方屬於Cult片,因為沒有在主流渠道發放,不是當地慣見的東西,卻受到某些人的熱烈追捧。Cult片的難以定義,正因為社會因素也是影響之一。
列尼史葛的《Blade Runner》上映時票房慘淡,二十年後卻成為了科幻片的經典,有些Cult片受時間洗禮後變為名正言順的經典屢見不鮮,寇比力克的作品如是。一定要找些港產片例子的話,《回魂夜》、《熱血青年》、《超時空要愛》等當之無愧。它們都是好看的電影,但和主流沾不上邊。
若要給Cult片來個中譯,我覺得「異經典」就不錯。
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