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急性心臟病入院後,「通波仔」手術廣為市民關注。本港去年有逾一萬宗心血管死亡個案,每年有逾六千人須接受「通波仔」手術。有研究發現,新一代用於「通波仔」手術的滲藥性支架比舊款滲藥支架能大減一半心臟病復發機會。另外,歐美正研究一款可溶性支架,將可取代傳統金屬支架植入人體,可望於兩、三年後面世。
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科學專題會議去年初對三千六百多名心臟病病人進行研究,比較他們使用新一代滲藥的依維莫司免疫抑制劑支架,與舊款紫杉醇滲藥支架的分別。植入支架一年後,使用新款支架的病人心臟病復發率只有百分之五,比使用舊款支架的病人低一半;支架內血栓塞的機會亦大減八成;因缺血性心絞痛需要重做手術的機會率亦少接近一半。
新舊價錢相若
香港心臟病專科學院候任院長王國耀解釋,金屬支架植入血管之後與血管間會有縫隙,若有血塊堵塞縫隙便會引發血管栓塞或心臟病復發。而新支架較薄,柔韌度較高,更能配合血管形態,不易出現縫隙,因而令復發機會大減。王又指,新舊金屬支架價錢相若,每個價值近兩萬元。新款支架已於兩年前左右在香港應用。
除新款金屬支架,醫學界亦積極研究植入人體後可溶解的滲藥可溶性支架。歐洲多間心臟研究中心由○六年起於三十個不同國家的心臟病病人體內,植入一款由超過二百種含聚乳酸的聚合物所造成的可溶性支架。參與研究的荷蘭心臟科專科醫生Dr Koolen表示,可溶性支架與金屬支架功效相若,兩年內沒有病人發生支架內血栓塞;只有一位病人植入支架後有缺血性心臟病。
該款可溶性支架植入病人體內後會如金屬支架一樣把病人收窄的心血管「撐大」,待血管修復後便會「功成身退」,於植入後九個月開始溶化,被人體吸收,好處是不會永久留於病人體內,相同部位病變均可重複植入可溶性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