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難於向人說「不」嗎?會否把別人的想法、感受和要求都放在第一位?當別人不欣賞你的照顧和愛護時,會感到氣憤嗎?如果以上答案皆「是」,你有需要認識「互累症」。這並非一種疾病,卻是身心受損的症狀。有機構開辦課程,介紹有關背景、預防及康復計劃等,特別適合人本服務行業人士報讀,教你助人自助﹗
社工教師適合報讀
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將開辦「互累症基礎證書課程」,由專家介紹互累症的背景、成因、評估方法、預防及康復計劃等。課程主要對象為從事人本服務的人士如社工、教師、護士、輔導員、救護員及消防員等。課程導師劉翠薇說︰「人本服務的人士需要時刻滿足別人的要求,所以經常會有『被需要』的感覺,容易因為過於壓抑自己的感受,而在不自覺中產生互累症症狀。希望藉着課程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亦能向有需要人士提供協助。」
上課方式以歌曲、電影、短片及遊戲等進行,讓學員深入了解互累症的特徵及治療方法。並可透過小組分享、個人輔導等方式,讓患者學習專心着眼於現在、對自身情況醒覺、保持健康的人際界線,以及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可改變的事情等,從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不能自制拯救行為
愛惜家人是好事,但過多的關懷,有時會令人忘卻自我,沉溺於依賴的關係之中,糾纏不清。「互累症」初現於美國七十年代,醫療人員在治療酗酒人士過程中,發現酗酒者的家屬被酗酒者的問題所操控着,出現不能自制的拯救行為,不斷替他們說謊、還債,最終迷失自己的本性,繼而引致情緒失控。
劉翠薇解釋說,互累症是一種失去自我的症狀,患者一般來自失效的家庭,所謂失效,即家庭在供應、照顧及指導的基本角色上,失去效能。
「以現代社會為例,若父母本身有酗酒、吸毒等沉溺性行為,並有家庭暴力傾向,在這種扭曲的家庭中成長,青少年的自我形象、自我價值及自尊低落,只好長期壓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去滿足外界的要求。成長後亦會尋找同樣有酗酒及暴力行為的伴侶或朋友,繼續生活在類似的環境之中,疏忽自我的感受和需要,雖擁有成年人身軀,但心智卻如小朋友般不能擁有正常的人際關係。簡單而言,互累症的定義,就是一種對人、物、地方、行為和經驗難於改變的習慣。」
病態關係衍生病痛
除了來自失效家庭,互累症患者可能曾經需要肩負成癮者的生活責任,即親友之中有吸毒、酗酒、病態賭博、購物狂等沉溺者,由於沉溺於滿足別人的需要,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些人的事情上,而忽略傾聽自己的生理需求及珍惜眼前事物。當情況維持太久而不作出改變,可轉變成為一種病態,依賴在痛苦、否認和麻醉的循環裏,難以自拔。
劉翠薇舉例說,曾經有一對父母,為幫助女兒「追星」,母親不辭勞苦跟隨女兒四出奔走;父親則不斷變賣產業,隱瞞事實,到處籌錢來滿足女兒和妻子的迷情,最後債台高築,投海自盡。「個案之中,父親就是互累症患者,混淆了父母跟女兒的角色,沉溺其中,忘卻自我。」她指出,互累症患者的性格特徵是把人生的焦點外放,失去自己、與別人的界線模糊,經常糾纏不清。「有研究證明,長期壓抑自己的感受,除了抑鬱、失眠、自我傷害、性失調和強迫行為外,甚至會有哮喘、偏頭痛、關節炎、失聰等健康失調惡性循環的普遍現象。」
互累症患者常用語句
形態金句
拯救者 唔通見死不救咩!
烈士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受害者 我成世都被人欺騙、拖累!
否認型 我幫佢最後一次!
自卑型 我點樣努力,結果都係一樣!
遷就型 佢要咁,我可以點做?冇計啦!
操控型 我唔幫佢,邊個幫佢?
(資料來源︰預防及支援處理互累症服務)
課程資料
名 稱︰互累症基礎證書課程
主辦機構︰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
日 期︰10月20日至29日(逢星期二及四)
時 間︰晚上7時半至9時半
地 點︰灣仔石水渠街85號
學 費︰$1,200
查 詢︰2835 4394
撰文︰周芷鈺 攝影︰郭凱敏
模特兒︰Yannia、So Ling、Louis、Ashley(Joint 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