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紹恒報道】突然覺得聽覺不靈,耳朵像被塞着,一般人以為只是耳垢阻塞。一名中年司機因感到耳塞到內地「採耳」,但挖出耳垢後情況未見改善,拖延近兩月後求醫,方發現患上第二期鼻咽癌,引發中耳積水。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耳鳴及中耳積水是鼻咽癌的最早期徵狀,甚至比流鼻血更早出現,若成人持續耳塞及耳鳴逾一星期,應盡快求醫。
採耳清垢未能改善
荃灣港安醫院耳鼻喉專科醫生丁顯顒指,該名四十二歲任職中港司機的男士約一年半前感到右耳聽覺不靈及耳鳴,懷疑是耳垢塞着耳道,自行用棉花棒挖耳反令耳鳴加劇。司機在友人介紹下兩次到內地「採耳」,雖挖出部分耳垢,但始終未能解決耳塞及耳鳴,並同時出現頸部淋巴結腫脹。之後終向醫生求診,初步診斷為中耳積水,轉介至耳鼻喉科接受內窺鏡檢查確診為鼻咽癌。此時已與首次出現病徵相距八星期,司機的鼻咽癌已演變成第二期,可幸接受電療及化療後至今情況穩定。
丁顯顒表示,位於中耳後方的耳咽管與鼻咽相通,當耳咽管打開時,可平衡中耳氣壓。但鼻咽癌腫瘤阻塞耳咽管,令中耳積水,感覺上與耳垢阻塞相似。一般傷風感冒亦可導致中耳積水,尤其是耳道較窄的兒童,但多數病愈後會回復正常。成年人若持續耳塞及耳鳴五至七日,便應盡早求醫。
丁醫生說,耳鳴及頸側淋巴結腫大是鼻咽癌的最早期徵狀,甚至比鼻塞及流鼻血更早出現,若出現頭痛、複視、吞嚥困難等,腫瘤已經很大。早期鼻咽癌的治愈率達八至九成,但數星期內可演變成第二期,再過一至兩個月便可達第三期,後期治愈率只餘四至五成。
每年增加千宗新症
本港每年約有一千宗鼻咽癌新症,四十至六十歲為發病高峰期,但亦有紀錄指最年輕個案僅十二歲。致病高危因素包括家族病史、吸煙及體內EB病毒抗體偏高等,建議有鼻咽癌家族病史人士可每年接受內窺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