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細界:土樓王子

我快快趣趣擺脫舞龍隊伍,走向土樓慢慢欣賞。

客家土樓多數依山傍水而建,景致上別具田園風光,而實用性上土樓有抵抗外敵、自給自足的用意。以往客家人常遭土匪襲擊,因此需要建造一種易守難攻堡壘式的家,於是客家人建造這些土樓聚族而居。每座土樓是一個大家庭,而每座土樓都有自己的名字。講明是土樓,壁身當然是用上泥土,但客家人會在使用的紅土裏,混入紅糖、蛋白和煮熟的糯米飯,造成更堅實的土牆,既能冬暖夏涼又保持樓內濕度。土樓的牆身設計又有玄機,厚度是從底部的1.2米收窄到頂端的0.9米,作用是令牆壁重心在下面,變得更穩固。

第一站看的是有「土樓王子」之稱的振成樓,建於1912年,雖然算是當中最年輕,但也是最典雅的土樓。它有內外二環組成,外環樓每層有48間房,內環是對稱半月形的小屋,外觀似一頂烏沙官帽,是按易經中八卦圖布局而建,所以又有「樓中之樓」之稱。由於樓主受當時西洋思想影響,所以內環小屋的中庭用上了羅馬柱,而周圍用上來自當時的潮流都會上海的西式鐵鑄圍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Fusion土樓」,難怪會是Prince。(待續)

旅遊撰稿人

李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