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太極柏金遜者步穩減跌傷

本文重點

【本報訊】持之以恒的運動有助病人提升活動能力,香港柏金遜症基金董事蔡德康醫生表示,太極注意下盤功夫、平衡力,對柏金遜患者特別有幫助,每日三十分鐘的簡易太極運動,可令患者減少跌倒。他稱,運動跟藥物對病人同等重要。

蔡德康稱,全港約有一萬二千人患柏金遜症,多為六十至八十歲,亞洲人與外國人患病機率相若。隨着人口老化,本港病者將愈來愈多,現時六十歲人口中,百分之一患柏金遜症;至七十歲人口,比率急升至百分之二至三。

柏金遜症由腦幹退化引起,其中黑質區減少生產負責協調人體動作的「多巴胺」,令患者活動能力大減。藥物能夠刺激生產多巴胺,「但把活動機能重新開放後,還是要靠運動,才能提升活動能力。」蔡德康說。

蔡德康稱,患者每日練習太極簡易十二式半小時,數星期後已可見平衡力有改善,跌倒次數減少。步行亦有功效,但不建議嚴重患者進行劇烈運動如跑步、游泳。

藥物幫助短暫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昨舉行愛心太極操活動,五十六歲的嚴重患者鄭先生稱,廿三年前已發現全身震抖的情況,但近年最為嚴重,抖震時間長達一小時。他不敢行樓梯,亦要減少外出,每天需吃六次藥控制病情,工作時試過把工具打翻,惟有退休,當時只得四十九歲。他稱,病情亦令他患上語言障礙,說話模糊,與太太溝通困難,「藥物係可以幫助,但每次只係幫到一小時,之後要靠自己!」一年前他在親人鼓勵下學習太極,每天練習個多小時,現已可以自行煮飯、行樓梯,甚至打乒乓球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