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中港「理財通」勢提速發展

內媒透露,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及要推進大灣區內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發展,加快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及強化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規定,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向香港部分銀行收集香港的理財產品資料,如產品特性、風險評估機制、監管機構所要求的銷售流程等,顯然正在積極研究「理財通」(即兩地互相買賣對方理財投資產品)的可行方案。

筆者認為,大灣區可成為內地與港「理財通」的試驗地區,開放兩地理財產品於大灣區交易,使香港可利用在金融和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推進大灣區內金融制度的改革。

事實上,香港與內地簽訂了CEPA「補充協議十」後,「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陸續登場。加上中央賦予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角色,可說為香港資產管理注入很大能量,使相關業務迅速發展。

不過,中國現時的資本帳還沒有開放,資金不能隨便流出流入,且內地各個部門在政策制訂工作方面有優先次序。因此兩地「理財通」目前仍只聞樓梯響,何時可以全面互聯互通,仍要看未來內地資本帳的開放程度而定。

一些較為簡單的理財產品,如醫療保險、儲蓄保險等,或可先行開通。香港在理財產品監管制度方面與國際接軌,且經驗、人才較多,可擔當大灣區內的金融「防火牆」,以及與國際制度接軌的「試驗田」,既能幫助推進大灣區內金融監管制度改革的同時,亦有利於鞏固自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ETF通」冀有進展

值得留意的是,在四月中上海舉行的中日資本市場論壇上,上海交易所與日本交易所簽訂了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互通協議,雙方將通過把投資在對方市場的ETF基金上市,令兩國民眾可以用較低成本,進行雙向跨境ETF買賣,估預未來可為內地帶來過千億元的資金。

其實香港交易所早於一六年時便已向內地提出了兩地「ETF通」的設想,可是一直以來未有成事。如今中日兩國簽訂ETF互通協議,其合作模式或可成為未來香港與內地簽訂「ETF通」的參考。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作者: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