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周一公布多項重要經濟數據,當中一八年第四季及全年經濟增長數字最矚目。去年內地經濟受到內外夾擊影響,分析員普遍預期去年全年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或降至廿八年來低位,按年僅增長6.6%。不過,近期內地最大經濟風險可能是就業情況,市場憂慮製造業及零售服務業難抵「年關」衝擊,拖累內地失業率或於農曆新年前後惡化。
外電綜合分析員的預測顯示,去年十至十二月內地經濟的季度增長,按年或僅增長6.4%,為○九年首季之後最差的季度表現。受訪分析師認為,內地經濟放緩原因包括政府「去槓桿」政策,急於收緊信貸以應付激增的債務及金融風險。
儘管內地多個部門自今年初頻頻出招刺激經濟,包括加大信貸投放、降低稅費及化解A股上市公司抵押股份的還款壓力,但內地民營企業「撲水」縮減投資及削弱營運成本的情況,農曆新年前仍引起廣泛關注。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出,內地擺脫過去依賴基建刺激經濟的模式,相信往後財政刺激手段將轉為聚焦家庭及企業層面的減稅措施。不過,該行預計,農曆新年前後失業率將上升,為近期內地最大的經濟風險。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亦表示,去年底內地出口大幅萎縮,或表明工業產值增長將更疲弱,失業率會快速上升。該行料今年內地經濟增長將由去年全年預測的6.6%進一步降至6%,當中今年次季經濟增長或僅5.7%。
除去年第四季及全年經濟增長外,市場同時關注去年底的零售及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以觀察內地需求趨勢是否改善。當中,被視為內地經濟支柱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去年十一月已創下○三年五月之後的低位,市場預期去年十二月維持8.1%的按年增幅。
此外,去年全年撇除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則料增長6%,連續第四個月漲勢擴大,並重返去年六月高位,主要原因是近期內地已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審批及促消費工作,有望對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及零售構成支持。
事實上,去年十二月內地多項經濟數據表現失色,當中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只有49.4,不但連續四個月下跌,更跌穿50的盛衰分界線,為一六年七月來首次。同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樣雙雙遜預期,其中CPI更重返「一字頭」區域,創六個月來新低。內地外貿亦勁縮,倘以美元計,去年十二月內地進出口總值分別按年跌7.6%及4.4%,分別創下一六年七月及十二月之後最大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