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非長久之策 振興A股更實際

內外不利因素困擾,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增下,A股跌跌不休,令股民心碎。儘管中央主動「放水」以穩經濟,但決非長久之策。事實上,要重振市場的投資與融資功能,宜設法加快資本市場改革,讓市場機制恢復正常運作,釋放經濟活力,那推動國企改革、解救民營企業、穩定投資信心等大事,自會事半功倍!

跨年在即,外有中美貿易戰,內有企業年關難過,信心每況愈下,市場對於明年經濟增長能否「保六」存疑。近日內地政府高層召開會議,發放的訊息大致上是要適度放寬貨幣政策,確保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及穩妥處理地方債風險等等。對市場而言,沒太多新意,且都需時才能見效。

針對民企困難,監管部門為銀行制訂「一二五」解救民企的貸款目標後,近日又公布設立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旨在為金融機構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以加強對小微企業及民企的財政支持。可問題是,民企甚至小微企業被視為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貸款者,經濟下行,銀行在商言商,基於風險管理的理由,對放貸予這類企業態度審慎。官方設法提供資金流動性是正面,但政策要到位,就要解決如何讓銀行放心放貸予民企。

眾所周知,內地民企良莠不齊,加上美國藉貿易戰促使中國加快開放市場和加強保障知識產權,未來企業所面對的競爭必然加大。除了「放水」及減稅,作為一個每年增長達百分之六的經濟體,斷無可能容忍股市發展長期停滯。眼前A股低迷,前景黯淡,股市如被廢武功,企業融資無門,既不利內部需求,亦不利投資信心和新經濟發展。

過去兩年,當局已進行了不同的金融改革,下一步應要加快革新A股進出機制,為市場去蕪存菁,並加強投資者保障。股市倘能發揮正常的融資功能,企業憑實力可以找到直接的融資平台,銀行不至於要獨力背負解救民企的包袱,貸款政策便可與經濟活動良性互動。股市投資功能恢復,可產生財富效應,而A股市場對外開放亦可配合人民幣國際化,為國際資金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平台。

無可否認,如今全球經濟充斥不明朗因素,必須高度防範金融系統風險,可這不應被視為窒礙資本市場改革、振興A股的藉口。相反,中國應有更大決心盡快完善市場機制,做好改革,靠自身十四億人口的市場,創造改革開放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