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調控非遏制內房靈藥

由於今年十月之後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沒有提及房地產,目前最為流行的猜測是,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部署在明年對內房鬆綁,因房地產同樣是內地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

不過,經過一六年以來的調整後市場已有變化,令人質疑以房地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調控工具是否仍然適合。

置業投資比例續升

從一六年三月中央政府提出房地產調控以來,每一次推出的宏觀調控政策,都說要遏制樓價快速上漲,遏制泡沫,樓價回歸理性。

不過,這些內房宏觀調控政策,與中央提出「房子是住的,不是炒作的」的原則逐漸背馳。原本多數居民已無力承擔內地一線及二線城市的樓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以一五年為基數,調控後全國70個大中城市樓價還是幾乎無一不漲。

新盤如此,二手樓亦如是。在這三年間許多樓盤價格漲一倍以上是十分正常。即使是今年十一月數據,內地70個城市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是上漲。

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2018年第三季度家庭資產指數報告》,從內地居民置業目的來看,投資佔58.2%,比上季增加,住房交易以投資為主;改善型需求佔26.7%,有增加趨勢;剛需僅15.1%,有下降趨勢。這些數據說明經過幾年的調控,情況不僅沒有改善,還在加劇。

徵稅可助防止炒賣

至於內房投資比例上升,必然造成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個嚴重問題。首先是樓價持續上升,刺激更多居民大量通過按揭置業,居民家庭債務將快速上漲。當低收入居民都進入住房市場及債務上升時,將為金融體系添上風險。

其次是,居民家庭債務大升後會鎖定收入,或導致嚴重內地居民消費擠出效應。十月消費增長5.6%,十一月消費的實際增長5.8%,這應是○三年沙士以來消費的最低增幅。

可以看到,內房問題不在於有多少調控出台,而在於如何利用有效經濟槓桿,讓市場回歸到「房子是住的,不是炒作的」的定位,如可通過稅收政策去除住房商品的賺錢效應。讓內房以投資炒作主導,轉由消費為主,這才能夠讓中國房地產市場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