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腦學會最近藉舉辦香港國際電腦會議2018(Hong Kong 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2018),向本港的資訊科技業界進行「粵港澳大灣區香港資訊科技業投資調查」,發現67.92%受訪企業正在粵港澳大灣區(不包括香港)內投資,主要投資項目為研究及發展、市場銷售及推廣(包括代理產品及網上銷售),均各佔27.27%,提供諮詢顧問服務佔22.73%,而設廠生產(軟件及硬件)則佔9.09%;其中63.89%的投資額少於5,000萬元,25%則投入逾1億元。主要投資城市依次為廣州、深圳及珠海;其次為澳門及東莞。
我們是次共收回106家企業問卷,受訪者包括跨國及本地大型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管理層、本地大企業的資訊科技部門主管,以及資訊科技業內的中小型企業管理層等,相當具有代表性。
事實上,調查發現,本港資訊科企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市場及商機龐大(23.44%)、專業及技術人才供應足夠(23.44%)及成本相宜(18.75%),至於跟隨母公司政策(12.50%)、研究及開發具實力(10.94%)亦具有一定影響。
現踏入工業4.0年代,但目前各受訪企業投資大灣區的製造業僅約9%,而對於天使投資或初創基金投資,更絕無僅有,可見大灣區當局應再推動高端製造業的發展,並善用香港金融系統及集資優勢,鼓勵香港資訊科企尋求有潛力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
調查顯示,大灣區內對吸引科技投資,仍是傳統工商業大城市較具優勢。其實佛山、中山、肇慶、惠州及江門等城市,發展潛力、人才供應及優惠政策均有不俗配套,相信應多舉辦考察,向香港科企推介投資環境及各種配套優惠。
至於未來一年,有近六成受訪企業未有投資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計劃,主因依次為法規及稅制問題(20.69%)、跟隨母公司政策(17.24%)、無政策優惠問題(14.66%)、成本問題(12.07%)及市場不夠開放(11.21%)等。
香港的跨國科企,投資意向受母公司政策影響,非常自然;惟不少企業對內地的法規及稅制問題、缺乏政策優惠、成本問題及市場開放程度等均有所疑慮,值得大灣區當局思考。
粵港澳大灣區共有六千七百萬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12%,11個城市相輔相成,於國際市場內將可產生極大協同效應。相信大灣區的發展,將為資訊科技界,提供各種令人振奮的機遇。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有逾四成受訪者稱具信心,其中近15%受訪企業更指非常具信心;15.84%受訪企業則稱沒有信心,其餘42.57%受訪者表示無意見。
逾四成受訪機構對大灣區未來發展前景表示無意見,相信是由於大灣區屬新概念,不少香港資訊科企未有機會深入接觸,故對發展前景欠認識。香港電腦學會認為,大灣區當局有必要向本港的資訊科企加強宣傳,多舉辦考察活動,增加企業對大灣區各城市及其發展潛力的了解,尋找並掌握當中商機。
香港電腦學會會長
作者:孫耀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