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大趨勢續衝擊實體零售業,尤以英國最受打擊,當地網購滲透率達18%,是歐美發達國中最高。不少英國傳統零售商遭淘汰,老牌百貨公司BHS於一六年全線結業。英國零售業聘約300萬人,佔整體經濟比率10%,當地零售商會擔心,業界三分一職位或於二○二五年消失。
英國人口密集,大部分人居住在面積只有如半個加州大的土地上,加上道路網發達和寬頻普及率高達93%,較美國的寬頻普及率約三分二為高,均有利於網購業發展。龍頭亞馬遜去年英國收入增長19%至114億美元,近年急速崛起的英國網上雜貨店Ocado收入亦增長12%至13億英鎊。
至於網上初創時裝企業Asos去年收入升16%至6.98億英鎊,雖然不及老牌百貨公司馬莎的服裝收入一半,但市值去年首次超越馬莎。
惟傳統零售業卻呈現一片蕭條。除網購競爭之外,零售商亦要面對自英國脫歐後英鎊大幅貶值,令到採購成本不斷上升的挑戰。同時,英國的商用物業稅是全球最高,原因是金融海嘯後地價大幅上升,而不少店舖的生意額更錄得顯著跌幅。
以英國最大及第二大超市Tesco及J Sainsbruy為例,去年分別支付7億及5.5億英鎊物業稅,反觀,亞馬遜稅項僅1,400萬美元。英國財相夏文達七月初指必須設法向數碼經濟徵稅,以使傳統零售業獲公平競爭環境。惟對很多業界而言可能來得太遲。
去年底假期購物旺季結束後,多家零售商隨即發出盈警,而今年初寒冷天氣嚴重打擊實體店人流,成為新一輪零售結業潮的導火線,英國的玩具反斗城和電子產品零售商Maplin率先於二月倒閉,很多剩下來的零售商則艱苦經營,甚至需進行重組。
各零售環節中,以百貨公司形勢最嚴峻,佔收入很大比重的服裝銷售除被網購蠶食外,生意亦被Primark等折扣店搶去,正不斷收縮業務。當中,之前已退出大部分海外市場的馬莎,現時在英國經營300家店舖,新一輪重組計劃大削至少三分一,當中不少於二戰前已開業。
至於走中檔路線的John Lewis及Debenhams上半年齊發盈警,後者市值由○六年上市時近20億英鎊,跌至現時不足2億英鎊。
Berenberg分析員威爾遜指出,Debenhams缺乏賣點,經營模式在業界結構性轉變中難以生存。沽空Debenhams的對沖基金經理Crispin Odey更指,它與House of Fraser正鬥快倒下。
一度由中資控制的House of Fraser為了救亡,六月宣布關閉59家店舖中的31家,包括位於倫敦牛津街的旗艦店,以降低租金開支。該百貨公司最近成功易主,由體育用品零售商Sports Direct主席艾殊利八月初以9,000萬英鎊收歸旗下,強調會維持現有店舖經營,市場揣測它最終會與艾殊利持有股權的Debenhams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