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投資前須建立正確觀點

筆者每星期都會上網收聽本地及海外的財經節目,除了留意其他行家對大市前景的觀點外,更重要的是聆聽電話提問,從而得知散戶關心的議題及面對的困難。

中美貿易戰、內地經濟轉弱及違約風險上升令A股下跌,拖累恒指由年初高位下跌超過五千點,很多聽眾打電話跟專家訴苦,內容大多是早前高追了股票,現時已錄得超過四成的跌幅,然後問怎麼辦。

不要忽視個別因素

當中以聲音判斷是上了年紀的男士,看好電競行業相關的雷蛇(01337)前景,近日由2元開始買入,每跌0.1元便吸納,打算作長線投資。不過,股價節節下跌,至今已吸納超過四次,眼見股價持續走弱,於是問專家意見。有趣的是,當專家開始講解公司前景時,該名聽眾搶答指自己「做足功課」,然後講出自己看好該公司的原因。

筆者無意為「做足功課」下定論,實際上所謂的「足」是非常花人力、物力,如有沽空機構會派人到工廠統計出車數目,來估算財務報表所提及全年產量及收入是否準確。散戶應要明白「做足功課」只能提升獲利的機會,始終投資者在研究企業時總有機會忽視個別因素,而且外圍因素亦難以預測,強如「股神」巴菲特已做了很多功課,近年投資科技公司IBM都損手離場。

說回上文提及的那位聽眾,他不斷為自己的失利作辯解,反映部分散戶對於自己的投資觀點非常執着。筆者早前出席投資講座亦遇過一位固執的散戶,當講座結束並正要離開會場時,他走來問某種貨幣的前景,回答了不足兩句後他便不滿地揚手離開。

保持客觀 善用數據

筆者不是建議讀者放棄自己的觀點,因為缺乏投資信念容易跟隨大市隨風擺柳,故在波動的市況下很大機會傷痕纍纍。惟散戶在建立或維持投資信念及觀點時,必須抱開放客觀,且在沒有既定立場的態度。

要客觀地建立投資觀點,首先資訊來源應多元化,避免單純參考有固定立場的媒體言論,如美國部分媒體長期批評特朗普的言論及政策,甚至衍生出網絡俚語「盲反特朗普症候群」,若讀者過分沉迷該言論,或會使經濟及政局前景的分析過分偏頗。

第二,建立投資信念前先要拋棄過去價格表現,避免影響自己的客觀分析。例如在分析樓市時,應忘記過去樓價持續上升的背景,並以供求、經濟前景、資金成本等因素來分析。

第三,多利用實際的數據,而非只有純粹的邏輯分析。近年有投資者擔心美國加息,資金成本將利淡香港樓價,但過去的數據顯示利率及樓價未有負相關性。

管理風險 嚴守止蝕

觀點建立後,最困難是如何在靈活變通及堅持投資信念之間取得平衡,除了要繼續上述的三點外,並列出在甚麼條件下便要放棄或改變原有觀點。最後,投資者亦要事先建立硬性的風險管理,即是筆者經常提及的止蝕機制,以免個人情緒及主觀意見令自己「輸爆廠」,上文提及有不少聽眾的持貨下跌四成仍一股不減,正是缺乏硬性止蝕機制的反面教材。

(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梁志麟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策略師

作者:梁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