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戰互加碼 內企壓力現爆煲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剛滿月,自七月初美國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分批生效以來,內地經濟數據已見到相關的影響。面對內部及外部需求持續放緩,內企經營壓力日增,甚而倒閉。一旦貿戰再進一步擴大,只怕不少企業今年難如往年般「年關難過年年過」!

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內地七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51.2,遜預期之餘,進出口指數均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展望顯然不樂觀。更堪憂的是,近日美國宣稱會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提升至25%,而中國亦作出反擊,擬對600億美元美國貨品增加入口稅,反映貿易戰涉及的商品範圍將大增,意味將有更多企業營運受到衝擊。

以受貿戰影響行業而論,從事出口相關業務的企業會首當其衝,如船務、物流等企業。七月下旬,有內地大型大豆進口企業因成本上漲及債務問題而倒閉,若貿戰繼續糾纏下去,相信類似的例子並非偶然。

事實上,內地企業除了面對加徵關稅令原材料或零部件成本大升之外,愈來愈多產品被納入禁售之列,以及美國對受影響行業例如農業提供補貼等行為,都削弱了內企的競爭力。無可否認,產品和技術禁運,令中資企業銷售困難,甚而面對產業鏈零件供應斷裂,拖垮企業營運,屆時則不只「殭屍企業」會加快倒閉,就連本身營運正常的大型民企可能都捱不住。

當前中美互不相讓,中資企業經營情況日趨嚴峻,內地官方雖已明確將「去槓桿」過渡至「穩槓桿」,以免貨幣政策過緊,令企業百上加斤。不過,中央企圖阻截企業倒閉潮出現,以及減慢整體經濟收縮的速度相信並非易事,因為中國產業結構性短期內難大幅改進,而企業問題千瘡百孔,尤其是細小型民企長期處於「水緊」經營狀況,隨時因貿戰訂單不足而大規模倒閉。

究竟中國對企業能有甚麼救助措施?正如美國向當地農業提供補助一樣,中國亦可利用加徵關稅的收入來補貼受影響的行業,並推出更多支援措施,如減稅扣稅、消費補貼,鼓勵企業調整業務結構,開拓新市場或尋找新的供貨來源,以應對危機。

不可忽視的是,這十年量寬下所發行的大量債務和製造出的資產泡沫一旦爆破,非只資本市場開放受阻,國企改革進退兩難,大量民企亦將成炮灰,對就業及社會穩定構成嚴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