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剛滿一個月,中港股市可謂一沉百踩,期間恒生指數下跌505點或1.79%;內地滬綜指更與一五年A股爆發股災之後盤中低位僅相差約一百點,反觀美股納指卻迭創新高!究竟誰先嘗甜頭?從投資者押注取態已可見一斑。
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同時美國十年期債息一度重上三厘水平,相信恒指難企穩27,000點關。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六月中威脅額外向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開始,恒指至上周五已累挫2,633點或8.69%,國企指數累積下挫1,176點或9.91%,港股總市值蒸發約2.96萬億元,超過香港去年本地生產總值(GDP)。
雖然滬綜指過去一個月累積微升0.24%,惟六月中至今累挫9.31%。深成指及深圳創業板指數更傷,過去一個月分別累跌2.93%及3.33%,六月中至今更分別累挫13.49%及9.75%。
相反,美國道指過去一個月累積上漲4.54%、標指累漲3.79%,而納指累漲2.97%,曾創7,932點新高。即使自六月中開始計算,道指依然累漲1.48%、標指累漲2.18%、納指累漲0.85%。
外電報道,紐約上市的iShares中國大型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今年淡倉增加約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相當於其資產淨值約7.6%。該ETF五大持倉依次為建設銀行(00939)、騰訊控股(00700)、工商銀行(01398)、中國移動(00941)及中國平安(02318)。
對於市場有意見認為香港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等基本因素並沒有因為貿易戰等消息改變,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直言:「梗係變咗啦,變得非常壞添。」
他表示,市場不能排除華府真的會對總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但貿易戰只是港股下行催化劑,主要原因還是內地去槓桿,而所謂中央減輕去槓桿力度只是「有倉啲人咪咁解讀囉」,恒指勢跌穿27,000點關,揚言沽清股票好過。
「基金教父」雷賢達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惡化,貿易只佔其中一部分,更難解的結在於技術轉移。港股去年至今年初曾經急速上漲,隨之而來的調整壓力自然不小,況且除中國與美國的貿易糾紛之外,中國經濟前景還有金融海嘯後累積的龐大信貸能否維持等挑戰,因此恒指失守27,000點不足為奇。
他又直言,當經濟活動與股市處於上升周期,調整無疑是入市機會,問題是經濟前景及利率走勢已變,展現「人心去向」的資金過去數月持續離開中港股市,直言逆市而行從來不易,「好多時所得無幾」。
貿易戰開打一個月以來恒指僅輕微下跌,但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不能說市場無反應,而且中央被指減輕去槓桿力度後,A股反彈少許再尋底,料恒指於27,300至28,000點之間波動。
儘管聯儲局持續加息會繼續威脅港股,但他認為短期而言還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更大,建議投資者若要買貨,可以留意基建相關股份及內需股。此外,他預料內銀股不會大升,但股息率及估值吸引,同時有機會受惠內地放寬銀根。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則稱,華府早前之所以威脅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微關稅的稅率,是因應近期人民幣貶值,貿易戰會否升級會續困擾大市。由於港股已經顯著下跌,他料暫時以較大波幅橫行,投資者可留意內需股、本地銀行股及公用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