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轉戰商戶

香港電子支付市場的戰線,開始由個人之間轉帳(P2P)服務,全力轉攻個人與商戶(P2M)支付功能。有業界人士展望,支付商下半年將會繼續「燒錢」推優惠,吸引更多商戶及用戶選用手機支付,擴大服務覆蓋網絡,搶奪市佔率。

兩大電子支付商Alipay HK及WeChat Pay HK早於今年上半年已狂推各種現金折扣優惠「搶市佔」。滙豐銀行旗下P2P手機程式PayMe最近亦突破框架,夥拍網購商店推支付功能。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解釋,由於P2P轉帳功能本身「無利可圖」,只為一眾支付商吸納用戶建立口碑,支付商要賺取盈利,下半年必須轉攻P2M支付市場,以向商戶收取手續費。

港未普及 用戶仍不足

他預料,當金管局九月份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PS),即時二十四小時即時互相轉帳及實時支付系統,屆時市民將會更加樂意嘗試電子支付。

有內地龍頭支付商香港區業務負責人表示,香港電子支付市場的商戶及用戶量不斷增長,惟該公司覆蓋範圍及用戶人數仍然不足,故下半年須續推各類迎新優惠以吸用戶;公司同時積極「拍門」邀請更多商戶及企業加入電子支付服務網絡,不論大、中、小企均是其合作目標,務求增加更多「支付場景」方便市民購物。

P2P交易量急增逾十倍

事實上,根據金管局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全港儲值支付工具帳戶總數高達4,900萬個,當中P2P總交易量按年急增10.52倍至556萬宗,惟消費支付方面(即個人向商戶支付)僅按年增加4.85%至14.21億宗交易,意味着P2M市場有龐大增長潛力。

方保僑認為,若無現金優惠作誘因,很難短期內改變市民日常支付習慣。他相信,電子支付商下半年會「出盡法寶」搶灘,繼續燒錢與指定商戶齊推現金折扣或儲印花優惠等,以增加用戶人數。

勢挑戰八達通一哥地位

他續表示,部分中小企仍然抗拒新科技,建議支付商考慮豁免商戶首年手續費,未來並應該主要力攻電子商務,即網上購物平台及連鎖餐飲業行業,營造完善的「無現金」支付生態。

值得留意的是,各大電子支付商陸續在香港「搶灘」後,早對公共運輸服務支付市場虎視眈眈,八達通多年來「一哥」地位受挑戰。

WeChat Pay HK及Alipay HK早已率先打入的士市場,讓用戶以二維碼(QR Code)方式付款。Visa及萬事達卡等亦分別夥拍預約的士手機應用程式HKTaxi及DiDi(滴滴出行),用戶綁定信用卡至應用程式之後,便可以使用無卡支付功能。

至於曾於一一年開先河在的士車廂內加裝讀卡機的八達通,近期亦捲土重來,只要的士司機使用有NFC晶片的智能手機,並安裝旗下商用版手機程式,乘客便可直接在司機手機拍卡付款。

連港鐵(00066)早前亦公開招標,計劃引入二維碼技術,擬讓乘客利用智能手機鏡頭掃描入閘器上的條碼入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