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聲明留伏筆 G20經濟現危局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會議在過去周末結束,不但沒有為貿易戰達成實質成果,亦沒有特意強調要避免貨幣戰,美財長更砌詞辯護發動貿易戰,無異為危機留下伏筆。投資者要醒覺,別再妄想全球經濟會像去年般一同向上。

該會議的會後公開聲明警告,貿易戰及地緣政治因素恐危及經濟增長,強調各國要加強對話,但未承諾避免貨幣競爭貶值。總體來說,措詞較今年三月強硬,反映事態愈趨嚴重,急需解決。

回顧今年一月環球股市牛氣沖天,市場對經濟前景樂觀,認為主要經濟體能持續實現同步增長,但不出半年,美好憧憬驟然轉變!目前只有美國季度經濟有把握增長百分之四,愈變愈強,其他國家沒有倒退已是萬幸。若果市場情緒由樂觀變謹慎只需數個月的話,今年底由謹慎轉為悲觀絕非危言。

事實上,今次環球經濟復甦始於○八年金融海嘯後,各國陸續放水救經濟,G20內大部分國家也參與其中,規模有增無減。惟「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隨着通脹升溫,海量泵水也有盡時。上周就有消息傳出,連放水力度最強的日本央行也考慮在七月底宣布調整利率目標,允許長期國債孳息自然上漲,同時或會扭轉購買日債和股票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政策,以緩和市場扭曲情況。換句話說,就是部署逐步退出超寬鬆政策,消息導致十年期國債孳息上升0.06厘,為近半年新高。

簡言之,G20的主要國家,包括美國、歐盟、中國、日本都實行減少貨幣投放政策,這實是無可厚非,因央行瘋狂印鈔已令全球債台高築。國際金融協會近期指出,今年首季全球債務攀升至247萬億美元,再創新高,令全球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增至逾3.18倍,明顯高出1.5倍的「警戒線」,可想而知放水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是虛浮,央行並非不知不覺或是後知後覺,而是騎虎難下、進退維谷。

若細心地看,在為數近250萬億美元債務當中,非金融機構債務達186萬億美元,佔逾七成半,即一眾企業及家庭負債甚高,在加息環境下顯得特別脆弱,尤其正值美國發動全球貿易戰,物價勢被推高,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經濟增長低於通脹的「滯脹」困局。

既然全球債務是天文數字,今次財長會議又沒有承諾「共贏」,接下來只要有任何一個大國不跟遊戲規則,恐會引發玉石俱焚的攤牌效應,投資者務必警醒資產價格隨時大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