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重燃擾人心 反口覆舌招惡果

中美互相加徵商品關稅的行徑,令兩國貿易戰火重燃。事件困擾金融市場之餘,美利堅反口覆舌、瞬間又「變臉」,令投資者頗感錯愕,勢必壓抑市場風險胃納,加上全球市場流動性趨緊,須提防一旦宏觀經濟展現疲態,市場信心可以迅速崩圍,換來觸發金融危機的惡果!

回看五月中旬,中美進行經貿磋商並發表聯合聲明,其後中方更強調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但不到一個月,這份聯合聲明就在兩國互徵關稅之下失效。翻臉無情,各不相讓,一則反映中美經貿結構性問題比投資者想像中更複雜難纏;二則反映兩國在處理問題上缺乏承諾和信心,這使得未來的商討將更加艱巨,對金融市場造成更大的困擾。

現時距離美國加徵中國商品關稅首批生效時間(七月六日)不足三周,惟經歷過去一個月的事態發展後,市場信心已大打折扣,未來出現的情景大致有兩個。其一,乃雙方關係再度破冰,達成延遲或暫停加徵關稅的共識,並繼續尋求協商;其二,乃互徵商品關稅措施如期生效,對兩國的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且雙方就經貿問題的矛盾深化,互相抵制的行動還陸續有來。

對於第一個可能性,恐怕是五、六月事件的重演,最終能否解決矛盾實在難料,這反反覆覆的事態發展足以損耗市場的耐性和信心,風險胃納每況愈下,不利於全球投資氣氛和經濟景氣。至於第二個可能性,更是朝向悲觀發展,並對兩國以至全球經濟造成長遠而負面的影響。

雖然眼前美國經濟數據展現強勢,但這是代價不菲的稅務改革所帶來的短暫效應,長久未必就能提升企業利潤,反而迫使聯儲局加快收緊貨幣供應和流動性,利率上升令企業毛利率受壓,一旦通脹上升而經濟走下坡,更要提防「滯脹」出現;另財政刺激政策的代價,卻換來美國政府天文數字的財赤,成為美國經濟主要風險之一。

至於中國,加徵關稅的舉措短期將嚴重打擊出口及製造業,經濟減速而貨幣政策趨緊之下,必須嚴防爆發債務危機及金融系統性風險;中長期而言,無疑加深了當前深化經濟改革的難度,「2025中國製造」的進程亦會受到影響。

其實,中美就貿易問題邊打邊傾的做法,是投資者最不願見到的。畢竟兩國交惡,損害的不僅是個別企業或行業,而是兩國經濟皆必招損,更會禍及全球金融市場。可若天要下雨,投資者亦只有做好防範措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