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風險增 大行籲提防內房股

近月中資企業債券違約事件頻發生,加上內地企業無論是境內或境外的發債計劃均接連受挫,大行瑞信考慮到今年下半年到期債券規模相對較大,料將有更多債券違約事件發生,建議投資者應對高槓桿行業如內地房地產等中的低質企業要多加小心。

上周3企業叫停發債

過去短短一周,共有三家內房發債均告暫停。上交所最新數據顯示,合生創展集團(00754)、富力地產(02777)及碧桂園(02007)計劃發行的債券,先後在上周被顯示為「中止」狀態,三筆債券擬發行額度為31億元(人民幣‧下同)、60億元及200億元。

事實上,今明兩年將是內房再融資高峰期。據Wind數據,今年下半年內房企業的海外融資債券到期規模約564億元,明年到期規模更增至約1,436億元。

瑞信相信現時信貸風險仍可控,但建議投資者對高槓桿行業包括內房、公共事業及建築裝飾行業中,現金流偏差的企業多加小心。

海外融資額年飆逾倍

瑞信指,截至五月二十二日止,今年共有20隻企業債券發生違約,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9隻水平,但仍低過一六年同期的29隻。瑞信續指,這輪違約涉及的內地企業,包括四川煤炭、億陽集團及春和集團等,大多來自非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受限制;同時亦覆蓋多個行業,除傳統的煤炭、建築、機械製造業之外,也有新能源、環保、鞋業等。

由於內地政府持續推動去槓桿,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中資企業積極轉移至海外融資。據內媒引用數據機構Wind統計,截至五月二十二日,今年以來境內房企於海外發債計劃達61宗,總金額逾2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升105%。

不過,今年內地政府為嚴防外債成為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來源,已加強監管外債及地方債務風險,令內企發行外債融資難度增。

有市場人士直言,內地企業發債以借新債還舊債的形式循環不休,早年信用擴張期延伸至今的債券泡沫,現正陸續浮面。摩根士丹利指,內房近期風險在於再融資及融資成本上升。然而,中金分析師王漢峰稱,目前內地企業債務違約頻率加快,但仍屬個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