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近期頻頻有企業宣布債務違約,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評級機構惠譽日前就警告,鑑於信貸環境收緊,違約事件今年勢將持續增加,政府亦更加傾向容忍。「中國大淡友」、美國對沖基金Crescat Capital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史密斯(Kevin Smith)直言,中國政府無可避免要讓更多企業倒閉,揚言繼續做淡人民幣和中資股。
據中信建投統計,截至上周一為止,內地今年有17宗債券違約,涉及145.7億元(人民幣‧下同),宗數和金額均遠高於去年全年。中安消(600654.SH)、神霧環保(300156.SZ)和凱迪生態(000939.SZ)今年先後「出事」,更反映違約潮蔓延至更多上市公司。
海通證券指出,內地今年違約風險再次升溫,主要是當局去槓桿收緊銀根,令企業面對再融資壓力,更指今年新增的社會融資,連已有債務的利息都不夠償還。該行直言債務違約潮必然出現,並指信貸評級低的債券八月起到期量將再度增加,並會持續偏高,兌付面臨考驗。
至於違約風潮蔓延到上市公司,分析相信與資本市場去年以來針對配股、減持的限制,以及首次公開招股的常態化,進一步縮窄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渠道。
內媒引述華南某股份制銀行的消息人士報道,近期銀行資金緊張,即使是大企業都要排隊幾個月等銀行發放貸款,而利息亦較往年顯著上漲,其中大企業和國企已經要高兩成,一般小型企業升至少四成,資質再差點的公司更上漲六成,甚至一倍以上不等。
大和資本亞洲(除日本外)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說,中國爆發違約潮毫不令人意外,理由是經濟增長減速及信貸增長放緩,影響企業「借新還舊」的能力。中央可以選擇堅定去槓桿,容忍愈來愈多企業違約甚至倒閉,但代價是中國經濟會像九十年代初的日本及亞洲金融風險後的香港陷入債務通縮,而早前降準令他相信中國會再度放鬆銀根,以紓緩「水緊」引起的債務問題,又預期人民幣兌每美元今年會回落至7算。
不過,賴志文直言,中央放鬆銀根的餘地亦已相當有限,理由是近年流入中國的美元減少,導致央行「造錢」能力比以往大打折扣,尤其是萬一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大幅削減貿易盈餘,「造錢」能力自然更少。他續指,去年人民幣回穩更多是因為內地企業湧到海外大舉借美元債,再換成人民幣,形成的「人造資金流」,其作用還令中國經濟企穩,實際上是「吸多啲毒解決毒癮」。
Crescat Capital史密斯接受訪問時直言,近期聯儲局加息及美元回勇,以及新興市場貨幣受壓,均對中國構成重大風險,而中美貿易糾紛近期的發展,亦反映信貸泡沫的威脅下,中國不能承受貿易糾紛的爆發。
史密斯相信,中國過往不斷透過新增銀行貸款為不良貸款續期,導致信貸泡沫愈谷愈大,到了爆破時足令資產價格暴瀉,但市場高估了中國政府扭轉經濟倒退的能力,不論甚麼政府或經濟體,泡沫終須爆破。中國政府亦無可避免要容許愈來愈多企業倒閉,以及投資者蒙受相關的損失,旗下基金現時做淡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股票和貨幣,沽空人民幣、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及相關交易所買賣基金(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