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美國態度時硬時軟,但整體形勢看似仍在僵持,在這場博弈中,美國的叫價究竟是甚麽?中國能够滿足所有要求嗎?
從一開始,華府以「301調查」名義,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中國政府亦以加徵關稅反擊。關稅措施實際上是兩國談判前的討價還價籌碼。筆者認為,問題核心在於中美兩國未來在科技領域的博弈,美國對中國真正的核心要求,主要在於强制技術轉讓等產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市場准入、對美農業進口開放等範疇。
此場貿易戰,中美兩國均受客觀條件限制。首先、若出現全面貿易戰,中國形勢並不佔優。其次,美國總統特朗普並非完全獲其黨內外所認同,估計貿易戰將持續,而在目前中美談判中,焦點在於縮減貿易逆差相關的領域,進展一定有的。
故此,短期而言,兩國貿易狀况未必全面惡化。但顯然易見,華府的中長期核心訴求不單只涉及縮減貿易逆差,美國希望中國徹底剷除隱性貿易壁壘、甚至是要求全面開放產業政策予美商,中長期要價甚高。
美國政府究竟希望取得甚麽成果?參考美國早前發布的《2018年度國別貿易壁壘評估報告》,內容列舉了中國存在的破壞公平貿易或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主要貿易壁壘,範圍涉及產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農業、政策透明度、法律框架7大類47小類。
其後,當地組織進行不同調研,認為美國不應「救濟」中國,美國需要的是要與中國進行實質的貿易協議,要求中國在知識產權、國有企業、海外投資領域設置更嚴格規則。
綜觀而論,在這場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的叫價存在以下特徵:
一、美國要爭取到對美國有利的成果。例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及不同的美國智庫均提到「中國製造2025」,重點是擔憂中國在實施目標時,藉海外收購高科技企業及强制技術轉讓等不公平手段以取得技術,美國不在乎中國的「本土創新」,但過程中,中國企業不應忽略美國利益。
二、美國要求貿易談判結果可量化、具備可操作之時間表。美國認為中國在承諾放開內地銀行外資持股的表述較模糊。智庫組織亦多番强調中國削減過剩產能的承諾應予量化。
三、美國認為中國部分法律條文的明文禁止或限制外商是貿易壁壘的主要表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明確指出中國的《外商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對35個行業的外商限制投資、28個行業禁止投資,是明顯的貿易壁壘,而內地《網絡安全法》對「安全可控」的明確規定,可能阻止外商訊息和通訊產品在內地市場發展。
四、美國亦針對非法律明文規定的隱性壁壘。美國認為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內地申請分支機構審批時存在拖延,在審批過程中存在要求海外企業强制技術轉讓的現象。
五、美國正監察中國曾作出承諾和政策有否及時落地。美國認為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准入、增值稅退稅制度改革等領域沒有完全、及時有效地兌現承諾。故此,美國對於中國會否兌現開放服務業的承諾顯然謹慎。
貿易戰只是表面,骨子裏是美國的利益能否保住。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現任投資銀行高層,為中國高校聯金融協會創會副主席、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委員會成員。
作者: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