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上保險市場重點逐漸移至亞洲,香港近年致力定位為「國際航運服務中心」,新加坡及香港的金融之爭亦擴展至海上保險市場。
惟香港保險業聯會屬下的洋面保險公會主席黃良蔚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新加坡法規及政府措施遠勝香港,籲香港政府增加合規彈性應對競爭,亦可效法倫敦,為不經香港船舶提供海上保險,發展成亞洲「海險中心」。
事實上,近年香港積極發展亞洲樞紐「海險中心」,代表全球海事保險業界重要的專業組織的國際航運保險聯盟(IUMI)決定在港設立亞洲區中心,為聯盟在德國總部以外首個分支組織,坊間亦有舉辦與水險有關課程,培育更多相關人才。
雖然香港有心發展海上保險,黃良蔚形容「見到香港政府做緊嘢」,但他指新加坡近年亦努力發展成海運保險中心。對比香港,他指新加坡政府提供相關政策較靈活,「如果星洲想發展海運保險,他們可以立即作出相應政策,如稅務優惠或在合規方面作出彈性處理。但香港則未必可作類似行動。」
按IUMI資料,新加坡於一六年海上保險保費總額11.57億美元(約90.2億港元),較香港多6.6倍;而作為世界性的傳統保險中心倫敦,海上保險保費總額更達74.39億美元,佔全球海上保險業務近三成。
目前為止,香港共有超過80間公司獲授權在香港經營海事保險業務,黃良蔚建議,香港政府可以在合規方面多作彈性處理。他補充,雖然「一帶一路」發展未必能對香港區內承做保費有直接幫助,但認為香港可以把握再保險業務,進一步確認區內海險的「採購中心」。
黃良蔚盼望香港能效法倫敦,為區內提供海上保險服務,意味即使船舶不經香港,亦可視香港為「海險中心」。近年中國航運業發展快,黃良蔚認為香港亦有地理上有優勝之處,加上擁有營運水險經驗,認為香港可以好好把握機遇。
若以全球而言,海上保險市場近年有萎縮迹象,以一六年計,整體海上保費為275億美元,按年下跌9.24%。惟亞洲海上保險全球佔比卻見增長,自一三年的25.5%升至一六年的27.9%,踞全球海上保險市場第二。至於傳統海上保險市場的「一哥」歐洲,三年內佔比則下跌2.4個百分點至50.2%,反映海上保險市場重點從歐洲市場已轉移至亞洲新興市場。
黃良蔚透露,近年船殼做價跌,船殼險的利潤亦相應下降,不過其他海事保險種類仍然有利可圖,以他現時所屬的水險公司為例,近兩年新業務價值有雙位數字增長,保單來源主要來自大中華地區,並以運輸責任保險(Transport Liability)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