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匯局力撐九千萬經費合理

政府建議擴大財匯局權力,加強監管上市公司核數師,惟有業界指擴權後的財匯局首年經費建議達9,000萬元(以二○一六年價格計算)是偏高。財匯局主席潘祖明表示,參考英國的做法,相關組織每年的經費約3.8億元,故認為財匯局的初期經費是一個合理水平。

倡擴監管保障投資者

立法會有關法案委員會將於今天(二十日)舉行,根據立法會文件,財匯局首年營運費用9,000萬元,其中7,100萬元為員工費用,包括高層管理團隊、調查、查察等開支,餘下1,900萬元為非員工費用,包括辦公室租金等。預計草案於明年八月生效。

潘祖明又指,為進一步保障投資者,財匯局建議將監管範圍,擴大至所有上市規則要求的審計和核證項目,如中期報告、非常重大出售或重大收購的會計師報告、及盈利預測函件。

成員組合或需作調整

條例草案本建議財匯局只審核年度財務報表、上市文件、非常重大收購的會計師報告。

根據條例草案,財匯局將來只能加入「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IFIAR),潘祖明指,如本港想獲「雙重」認可,即是除IFIAR外,還獲「歐洲委員會等效資格」,將來財匯局成員須僅由非執業會計師組成。

現時四大會計師行均提倡香港應取得「歐洲委員會等效資格」,但是,會計師公會就建議財匯局成員需包括「執業會計師」,可能導致香港未能符合「歐洲委員會等效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