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商精選:利用「槓桿」管理「風險」

上周環球市場出現骨牌式的恐慌拋售,令不少指數及個股牛證被強制收回。筆者留意到有個別評論比較牛熊證及期指的優劣點,但忽略了其作為管理風險的功能。

提到衍生工具隨時會「輸晒」的特性,的確嚇怕不少經驗尚淺的投資者。不過,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種投資產品皆有它的特性及局限,實在難以優劣作比較。反而,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如何發揮產品特性去配合個人的投資需要。

保留實力 輕裝上路

如標題所述,何謂以「槓桿」去管理「風險」?輪證一大特點是能看好、亦能看淡,其掛鈎資產及風險回報選擇亦多。以上周大市高位急跌為例,投資者若然早於於33,000點水平作套利或對沖(即先沽出正股鎖定利潤,之後再以小部分資金買入認購證/牛證作對沖,或是以淡倉於高位買保險),少則能減少損失,重則將跌勢化險為夷。

當中關鍵就是要用較少資金,輕裝上路,保留本身實力。以上周波動市為例,若以牛熊證入場又想減少擊中收回區的風險,就可透過兌換比着手,例如以20,000兌1恒指牛熊證應市,這類牛熊證收回風險相對低,投資者有更多轉身空間。下周再談牛熊證即市敏感度。

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本文件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本行)發行,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游說、或建議出售或購買結構性產品。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可急跌,投資者或會損失所有投資。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應了解結構性產品之特性及風險,並詳閱上市檔,獨立決定是否適合自己,若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此文件之作者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主任陳恩因為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權益。

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主任 陳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