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港5次都唔「息」郁?

美國聯儲局兩年加息5次,港元最優惠利率仍然紋風不動,令銀行界滿地眼鏡碎。有銀行家解釋,儘管套息交易已為走資埋下伏筆,但股、樓兩大類港元資產氣勢如虹,加上近年貸款轉用拆息計價,均令銀行難以上調最優惠利率(P),否則隨時不足以彌補活期存款息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

兩大因素阻礙銀行加P

近年美元拆息節節上升,港元拆息上升步伐明顯較緩慢,銀行界原本預期息差誘因,將輕易觸發港元資金流向美元。然而,港股及港樓升值的吸引力更顯著,國際投資者寧願放棄港美息差帶來的收益,亦要將資金投入港元資產。

銀行家指出,九八年金融風暴時,國際金融大鱷透過沽空港股獲巨利,根本毋須擔心高達280厘的隔夜息成本,現時國際投資者「向上炒」,推高香港資產價值,無視港美息差的影響,大有當年金融風暴時的影子。

無法抵銷存息上升成本

另方面,○八年雷曼爆煲引發金融海嘯後,港元最優惠利率一直無跟足美國減息幅度,銀行的企業貸款中,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的比例愈來愈少,普遍轉為以拆息(H)基準計算,銀行活期存款的息率則低無可低。

若根據以往做法,銀行同時上調最優惠利率及活期存款,受惠最優惠利率為基準而上升的貸款收益,隨時無法抵銷活期存款利率上升的成本,反令銀行淨息差收窄,尤其以坐擁存款基礎優惠的大行,對此最需要審慎計數,成為港息上升的重要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