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十年再攀峰 重整經濟迎挑戰

中秋節假後歸來,港股突破二○一五年大時代高點,恒生指數創出自二○○七年十二月以來的近十年高位。不過,港股成交額遠未復大時代的水平,不少二、三線股股價仍然低迷,未返當年家鄉。

歸根究柢,香港經濟競爭力日益下降,港股的海外長線資金參與度大不如前,游資炒作着重個股供求及流動性多於企業前景,致出現個股強者愈強,其他中小企股份受惠程度並不高!

回顧這十年間,美國聯儲局持續實施量化寬鬆,超低息環境下,大量平錢充斥市場。在香港,資金的其中一個出路,是押注長期供不應求的樓市,結果香港樓價不斷創出新高,與香港市民負擔能力明顯脫節,用家難以上車。另外,香港營商成本亦高昂,就連不少外資企業亦卻步,從一六年選擇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外企數目按年減少,便可見一斑。

股市一向是宏觀經濟的寒暑表,但在長期平錢充斥,由資金帶動的市況,扭曲了股市反映經濟表現的功能。這十年間,外資在港股的參與度不及從前,取而代之是內地資金。內地企業成為香港IPO的主要來源,而互聯互通下,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啟動,確實為港股建立了新的資金渠道。

無可否認,內地經濟實力近年加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日大,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市場,內地資金參與比例大增亦是反映現實情況。可是,過於側重發展單一市場,海外大型企業來港上市的數目每況愈下,亦令香港這個國際市場褪色。如今當局正着手檢討創業板及初創企業的上市條件和監管,期望能在新股來源多元化方面有所突破。

對於港股後向,大家沒有水晶球,惟眼前的「牛市」,缺少了成交上的突破,整體企業盈利和派息回報展望亦非十分樂觀,尤其是美國聯儲局將繼續加息,並啟動縮表,低成本資金供應勢將減少,不利市場的因素增多,香港樓市和股市是否具備持續上升的基礎,值得深思。

說到底,港股的外在不明朗因素仍在,本地樓價高不可攀,產業發展僅側重金融、地產,創新科技發展滯後,都在拖着經濟和港股的後腿。港府宜善用可觀的外匯儲備,針對香港經濟競爭力下降的問題作出全面檢討,及早作好長遠部署。畢竟股市興衰,不能單靠短期資金面支撐,更重要的是本身的經濟表現和前景,能否吸引長線資金,故說今時今日港股升市,與真正值得憧憬的大牛市,仍有一段頗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