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環保建築助節能減廢

日前筆者有機會與專責環境保育、廢物管理、都市節能及綠色建築政策的環境局黃錦星局長會面。期間黃局長再次表示香港需要繼續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按局長之前定下的節能目標,在二○二五年要將香港能源使用強度較○五年大幅減少40%。另減少碳排放目標,更要香港由每年人均排碳量的6.2公噸,能於二○三○年大幅減至只有3.3至3.8公噸。香港這進取的環保政策方向,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剛於六月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行動,形成強烈對比。

環境及發展中取平衡

《巴黎協定》是一個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氣候協議。締約國承諾採取實際行動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攝氏兩度的範圍之內,以降低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生態風險。近年來世界各地氣候反常情況日趨嚴重,已為地球敲響了警鐘。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

《巴黎協定》為世界開啟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人類社會發展「既能夠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又不會損害之後的世代去滿足其需要」。為了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聯合國亦制訂「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明確指出全球如要於二○三○年達至「可持續發展」這個願景,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採取的優先策略。

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一項是要建設「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前全球一半人口,大約有35億人住在城市之中。而城市雖然只佔陸地的3%,卻消耗着全球用量60至80%的能源,及佔全球碳排放量的75%。城市是造成地球氣候變化,影響海洋及陸地生態最大的因素。

樓宇相關耗能佔比高

香港是一個超高人口密度及高效率的城市。雖然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和繁榮的社會經濟,但亦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及能源。目前亦無可避免面對可發展土地的不足和資源日益緊缺。所以如果我們要令香港的當代以及未來都能享有優質的生活,我們就必須改變觀念,在城市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間取得平衡。

作為外向型的國際化城市,香港社會及經濟不會亦不能停止發展,但在「與時並進」的同時,我們必須減少耗能及廢物產生,善用有限資源,透過創新科技,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為此,政府推出多項節能政策及廢物管理措施。

目前香港有超過42,000座私人樓宇,而與樓宇建築有關的年耗能量佔香港電力總耗能量約90%,其碳排放量亦佔全港總排放量的60%。

所以香港建築師學會多年來亦大力支持及推廣綠色建築設計。除了設有專責委員會,就環保政策提出意見及建議外,學會亦積極舉辦專題環保建築講座、展覽及參觀等活動。

每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的年度建築獎,其中亦特別設有表揚「可持續建築」的獎項,務求引進及鼓勵最新的環保建築的理念及科技。

但始終要達到「可持續發展」這個目標,並非只是政府、企業或專業人士的責任,亦需要全體市民的配合。我們的每一位香港市民,亦應該參與其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應隨時隨地減少能源消耗、節約用水,以及減少廢物,共同令香港成為更環保、更宜居的綠色城市。

陳沐文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作者:陳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