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最近的綜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貨櫃吞吐量排名,前五位分別是上海、新加坡、寧波舟山、深圳和香港,由於香港的貨櫃吞吐量排名已明顯落後於其他港口,引起一些有關香港港口競爭力的擔憂。筆者看法是,排名下跌是一個警號,但不是世界末日,也不代表香港完全不濟,更重要的是香港競爭力何去何從,因單看排名往往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
若我們只從排名去分析香港港口發展,看法會很表面,任何排名榜當中有高有低,排在首位的港口除非發展永遠超過其他對手,否則終有一天給其他港口趕上。香港從前可以排在首位,很大程度是由於內地港口還沒追上來,在國家經濟轉型向前發展的大格局下,受惠於內地經濟增長和出入口貿易增加,內地港口貨櫃吞吐量上升也是正常不過之事。以前香港佔着有利位置,自然早着先機,現在人家追上來,在經濟發展的循環上也是正常。
問題是,排名下跌是否表示有更深切原因值得注意?從頭五位港口貨櫃吞吐量來算,其實每個港口吞吐量都錄得上升,香港的升幅是10.8%,只比寧波舟山的14.4%為低,但已比其他前列港口為高,若我們不是按貨櫃吞吐量總額來排名,而是貨櫃吞吐量增幅來排,則寧波舟山是第一,香港跟隨其後位列第二位。
從這些數據來看,香港排名不及其他港口是由於基數比不上,即使香港上半年的貨櫃吞吐量有雙位數字上升,但在總體數額上也比不上,這就是香港貨櫃吞吐量升幅不俗,但排名被比下去的原因。
若我們細心點看,上海和寧波舟山代表的是長三角經濟帶的貨櫃吞吐量,深圳和香港代表的是珠三角經濟帶的貨櫃吞吐量,當兩個經濟帶的重要港口,其貨櫃吞吐量都位列全球首五位,背後代表的是國家出入口的興旺。從這個角度看,香港即使在排名上給追趕,在實際港口經濟上香港還是有所得益。
當然,我們不可用這樣的理由來「阿Q」式自我解窘,反而要看人家有甚麼值得學習。寧波港與舟山港合併後,港口規模大了,上海港口承受力已面臨壓力,部分貨櫃吞吐量已轉移到其他港口,加速寧波舟山的快速攀升。內地港口也不停引入先進管理技術,其競爭力一直上升,反之香港有七成是轉口貨櫃,面對的競爭較大而流失率也高,這和內地靠近產地的情況不一樣,加上香港工資及土地成本也比較高,這些都影響香港港口競爭力。
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下,經濟貿易機會不斷增加,與其和其他內地港口在傳統範疇來競爭,香港可以定位在高端物流中心,以香港的專業服務如保險、金融及法律服務,來和內地港口互補合作。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院長,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
作者:蘇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