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新場助初創 構建新經濟平台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網誌中披露,計劃明年創設一個私募市場,服務初創企業及其投資者。驟看這似是一個平台,但實際是配合建議中的創業板改革及創新板設立,以助強化創企融資配套功能,填補空白,既是革新產業鏈,亦是構建新經濟平台,維持金融市場競爭力的必要一步。

環顧全球,傳統經濟發展失速,各大國都積極發展創新經濟來維持增長動力,惟香港金融市場這些年只顧着眼與內地互聯互通,在戰略性構建配合新經濟發展融資平台、完善法規強化資管中心角色等明顯滯後,結果被區內競爭對手超越。例如管理私募基金及創業資本基金方面,香港已輸給新加坡,雖然香港具備完善法律機制、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相對穩定,競爭力並不遜色,但卻欠缺戰略性革新產業鏈,創建新的融資配套及資管平台。

創業萬事起頭難,對於「無根」的高新科技產業,起步更難。作為一個發展成熟的金融市場,在這方面的融資配套實不可少,這亦關係到推動創新經濟發展的成與敗。現行香港創業板成為「啤殼」工場,全配售機制嚇跑投資者,有毁香港金融市場聲譽,亦未能配合初創企業融資需求的初衷。

有謂亡羊補牢,早前港交所公布諮詢文件,提出為創業板重新定位和改革,並設立創新板,算是遲來但正確的一步。可有一點須明白,產業的發展不能一蹴而就,初創企業的失敗率不低,僅小部分能發展至達到上市條件,顯示上市前期的企業培育配套亦至為關鍵。

據悉,香港擬成立的私募市場,將使用區塊鏈技術,為早期創業公司及其投資者提供一個股票登記、轉讓和訊息披露的共享服務平台,並不受《證券及期貨條例》監管。表面上,這只是一個平台,但實際卻是一個初創企業的「孵化器」,亦是相關企業和參與者入場的「學前培訓」平台,可讓初創企業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和配套支援,當發展至上市,只要往後在創新板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便可防止被利用為「啤殼」或積存只進不出的「殭屍股」市場。

無可否認,這些年一直靠食老本的香港金融市場,在服務新經濟和相關融資服務配套方面的起步較遲,現總算醒覺急起直追。除推動設立私募市場,以及為創業板進行改革和成立創新板,其實香港在公司法、稅務條例及資管市場生態系統均應作出檢討和革新,這樣才能配合新形勢,打好這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