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有運行,商業模式也要跟內地政策步伐一致才可。從前在港英時代,香港人只懂埋首經濟不理政治,但回歸後香港只是中國眾多城市之一,雖然香港行的是資本主義,但也需靠攏內地才可享受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
國務院總理在一五年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一時間大量孵化器出現,需找人協助年輕人突圍。孵化器查實就是一些平台,讓不同背景、不同理念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啟發或共用資源,幫助他們實現夢想創業,這是平台經濟其中的一種。
平台經濟要定位精準才有價值,賣點又要明確才行。香港近幾年的「早餐會」和幾十年來的商會或行業協會,也是平台經濟的一種,從前資訊不發達,線下活動可幫助訊息互通,平台更可擴闊人脈,令生意業務上升。隨着香港和國外已發展國家的經濟發展已非常成熟,生意要更上一層樓非常困難,互聯網更把資訊高度透明化,香港這些「平台」只淪為聯誼性質,對生意拓展幫不了忙。
今天的平台需突破從前框架,要明確突出自己核心價值,並可把它在內地複製,因內地幅員廣大,作重複的東西不易飽和。
筆者試舉「亞太職業經理人協會」作例,該會定位成為行業職業經理人的標準,每年在各地選出傑出經理人予以表揚,並開辦相關課程培育人才,十年光景便遍地開花,在全國一百個城市有分會,為企業和個別會員提供服務而產生利潤點,分會和總會既可服務當地,提升當地人才質素,更從而獲取利潤締造三贏局面。
香港和香港人需要突破舊有的思維,看看自身有甚麼價值可被內地人欣賞,不要老是想當年可以叫多少價格(工資),須知價格是建基於能貢獻多少價值,自身要定好位,才知自己還有多少議價能力,光是怨天尤人,不去適應時代轉變而被淘汰是無可避免的事。
資深測量師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 邵志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