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債券通締多贏 金融股受惠

昨日債券通正式啟動,這是繼滬港通、深港通之後,香港資本市場的另一重要發展。與此同時,債券交易模式亦出現大躍進,將從以往透過「中介代理」的交易模式,全面進化為高效率的「一點接入」交易模式,有助加速內地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對債券市場而言,債券通為國際投資者配置內地債券資產的時候提供了一條全新的快速綠色通道,筆者估計未來將有可能吸引萬億元資金進入內地債市。此前,內地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低,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債券,佔內地債券市場總託管量比重不到2%,債券通的推出,有望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投資內地債市,為內地資本帳未來的開放奠定基礎。

債券通長遠將有助促進內地債市開放,逐步優化監管、信用評核、投資者保護等問題,加快推動內地債市與國際接軌。更重要的是,內地債市有望一步步加入環球主要債券指數,國際債券資金將同步跟隨,為內地債市帶來新資金,同步強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促進兩地在監管執法、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人民幣國際化提速

人民幣國際化將會成為互聯互通的終極目標,增加境外投資人民幣產品的渠道,優化未來入市效率、拓展資金流入的規模。另外,債券通具備多項潛在影響,人民幣的需求範圍將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直接投資擴展至涵蓋債券投資,從經常帳項目邁向到資本帳項目。

在互聯互通的新機制下,市場准入的限制條件下降、投資靈活度提升,有利吸引中小境外機構投資者。此外,做市商交易制度及模式將會被引入,改善境外投資者買賣活躍度,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市場流動性。筆者估計在未來的投資範圍上,債券回購及期貨等等領域將會進一步開放。

參考內地報告,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餘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但其持債規模在內地債券市場的比例一直較低,截至一七年四月底,估計境外機構佔比僅有1.7%左右,與其他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市場相比,仍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開放。

三年料可吸資萬億

無可否認,目前並無法準確估計債券通能帶來資金的規模。始終,人民幣貶值預期已然存在,美國貨幣政策有着深遠的影響。坦白而言,此時此刻內地債券市場並不存有息差吸引力。此外,即使國際資金快速湧入,出於穩定流動性的考慮,中國人民銀行有可能積極用收縮流動性來對沖外資湧入,影響收益。

若債券通開通後的三年內,海外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市的比例達到美國及日本一九九○年代初的水平,佔GDP的比例達到6至7%左右,未來平均每年海外投資者新增投資內地債市的規模可達近1萬億元人民幣。假設三分之一是透過債券通進行,每年債券通的資金流入規模可能為3,300億元人民幣,對內地金融股有積極深遠的拉動作用。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