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內地企業「貸」艱難

筆者上月於《金融維穩暗藏隱憂》一文中指出,人民銀行為遏止信貸增長過快,於第一季已兩度調高短債息率,令借貸息率與債息齊升,為降低集資成本,不少中小企透過電子平台以眾籌方式(Crowdfunding)集資,但當中企業良莠不齊,而公司披露的資訊亦相當有限。

表外金融品監管鬆

在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情況下,大部分小投資者根本不清楚投資在甚麼項目,更不知曉公司的盈利和還款能力,甚至到公司違約時才得知公司根本無法還款。透過網上集資而違約的公司不斷增加,但在監管未能配合的情況下高速發展網上集資,為金融市場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

眾籌風險只反映內地影子銀行(Shadow Banking)的部分隱憂,影子銀行泛指商業銀行透過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在市場銷售不同金融產品(主要是財富管理產品)籌集資金,再向企業進行融資,這些表外金融產品,雖然同時受到銀監監管,但相對於銀行條例的嚴格監管寬鬆得多,因此近年極受銀行歡迎,以增加銀行盈利。

截至今年四月,內地發行的財富管理產品高達三十萬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達16.4%。除了監管較寬鬆,不少財富管理產品的資金都投資在風險較高的行業和項目,而這投資項目一般都不能從正規的銀行貸款籌得充足的資金。就如眾籌的情況一樣,購買財富管理產品的小投資者根本不知實質投資在甚麼項目,到發生違約時,小投資者基本得不到甚麼保障。

影子銀行增速太快

雖然財富管理產品的年增長率已由一五年的高峰56.5%下降至一六年的23.6%,再跌至今年第一季的16.4%,但面對融資困難的高風險企業,只好轉向影子銀行的另一渠道──信託公司。信託公司一般提供兩類貸款,其一是委託貸款(Entrusted Loans),這類貸款是企業間透過信託公司進行借貸活動,委託人將資金交付信託公司後,信託公司則按照委託人指定的對象、用途,以及期限貸款給需要融資的企業。

由於貸款企業較能掌握借貸企業的資料,這類型貸款的風險比較低。然而,信託公司同時亦提供信託貸款(Trust Loans) ,一般而言,信託公司把借款人的項目(例如房地產或基建投資項目)包裝成不同的財富管理產品,再銷售給投資者,由於財富管理產品的透明度偏低,就像前面提及的眾籌和銀行的表外投資產品一樣,面對資訊不對稱,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承受風險,甚至損失,為金融市場增添不穩。

影子銀行(包括眾籌、銀行的表外投資產品、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等)在一六年增長率高達21%,總額達64.5萬億元人民幣,等值於國內生產總值的87%,中央完全明白如此巨大的金融環節所隱含的風險,但同時又擔心過緊的監管會窒礙融資渠道,不利就業和經濟增長。在兩難的局面下,中央只能透過行政手段,在監管和經濟增長之間作出短期調整,但影子銀行的結構性風險依然揮之不去。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