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城市」,與那些常喊着「This city is dying」的人看法不同,若香港正下沉,排名應是拾級而下,而不是長期摘冠。在筆者眼中,香港只會愈來愈好,但港人好不好是另一話題。
香港應算得上全球最資本主義的地方,階級流動仍是壁壘最小,有才華的人仍可出人頭地。港人為何對現在環境仍諸多不滿,筆者認為是港人誤判異數為常態。廿多年前一個領綜援老翁,他可回內地過富裕生活,中港集裝箱司機可在內地夜夜笙歌,這完全是一個扭曲了的時空和背景下才可出現的情況。
在這廿年來,中國慢慢強大,通脹和內地人的進步,更令港人抬不了頭。人的差異從來不是那麼大,極聰明和極愚蠢的人只佔少數,這是統計學的正態分布,筆者從不信港人比內地人優勝的論調,內地人優勢未被發揮,並不是他們能力問題,只是沒有舞台給他們發揮。
宏觀經濟學有研究社會財富怎樣再分配,通過稅收、幣策等,希望把部分財富從富人手裏拿走,分配給窮人。惟在現實中,卻是中產和窮人互相爭奪財富,政府怎樣也動不了聰明富豪的錢財。
這就是資本主義經過多年來得到驗證的結果,馬克思百多年前道出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要不斷鬥爭的馬克思主義,這正是目前香港有樓人士和無殼蝸牛衝突的狀況,只要香港仍走資本主義道路,鬥爭還會存在。
資深測量師,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
作者:邵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