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去年業績表現好壞參半,儘管10間全國性內銀去年總派息3,248.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表現相若,但受累人民幣貶值影響,估算H股股東收取港元計價的股息不升反跌,按年少收55億港元。分析師展望,內銀派息難望增長,投資者更要提防資本較弱的農業銀行(01288)或會下調派息的風險。
統計10間在香港上市的全國性內銀,二○一六年年度總派息金額高達3,248.7億元,其中僅中國銀行(03988)及光大銀行(06818)減少派息,總計H股股東收息達1,258億港元。
由於內銀股普遍在下半年派息,並且按照人民幣中間價匯率計算,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三月底的人民幣貶值高達3.73%,意味內銀H股股東按年收息縮水55億港元。
有外資銀行的內銀分析師指出,內銀與其他國企有所不同,對資本有嚴格的要求,提高派息比率必須要有高速盈利增長作支持,否則肯定會傷及資本水平,變相形成「要集資然後派息」的情況,特別是內銀盈利普遍錄得低增長,甚至有大型銀行盈利錄得倒退,即使市場憧憬內銀明顯提高派息比率時,亦要提防其集資需要。
人民幣貶值有損海外投資者對內銀派息的回報,有分析師透露,整體行業而言,內銀一向是最高派息回報的行業,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近年以內銀派息支持回報的基金,其持有內銀的意欲已明顯下降,有意轉至較少受人民幣匯率影響的股份。
內銀派息尚有另一隱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低的光大銀行,去年已因資本水平大削派息比率至15.63%,野村更警告,儘管農業銀行的派息比率維持30%,但二○一七年度將會面對削減派息的壓力。
事實上,截至去年底,光大銀行、民生銀行(01988)及中信銀行(00998)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低於9%,相比起中銀監二○一八年後的最低要求,僅高出不足1.5個百分點,而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則為10.38%,屬大型銀行之中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