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必睇:順豐上市暴漲前因後果

最近,內地最大快遞公司順豐控股(002352.SZ)在深圳借殼上市,引來各路資金爆炒,股價連續七個漲停,市值最高達到近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創始人王衛的身家直逼李嘉誠及馬化騰等人。一間這麽大市值的公司,同時也是深港通標的公司,這種連續上漲的走勢,有甚麽地方是值得借鑑、學習或者警惕呢?

筆者覺得,作為投資者在投資不同市場時,一定要了解不同市場的不同規則,不能想當然,我們可以拿這個順豐作為一個案例。

限售股份佔逾九成

順豐總股本是41億多,其中限售股本超過40億股,而流通總股本才1.32億,佔整個市值的3%多,這是由於當時作為被借殼方的鼎泰新材以大比例發行新股購買順豐快遞業務資產,原本總股本只有2.33億的鼎泰新材,發行39.5億股反向收購估值超過430億元的順豐控股。

按照併購重組的相關法規,借殼上市的標的公司原控股股東股份須從上市之日起鎖定三年,其他股東鎖定一年,再加上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還有7,000多萬股限售股份,這令限售部分的股票超過了96%。這就使得這些在外的流通股有了超高的槓桿價值。

了解規則先於決策

以一六年順豐的淨利潤約26億元計算,這個市值差不多等於要110倍市盈率,這個作為一個沒有太大技術含量和壁壘的快遞公司,長期一定很難站穩。唯一的解釋,就是通過這種超低流通盤撬動超高市值的做法,有利於上市公司股東把股權質押然後套現。他們通過股權質押,向券商、銀行、信託機構進行融資。

所以,筆者判斷在這些限售股沒解禁之前,順豐的股價有可能維持在一個高位震盪格局,因為這是最有利於股權質押的走勢。作為投資者,對於這種類型股票,應採取敬而遠之態度,因無論從哪方面看,去抬轎這種股票都是得不償失。

最後筆者再重申一遍本文開始的那句話,作為投資者,在投資不同市場的時候,首先要了解的是規則,其次才是投資決策。

富途證券國際(香港)行政總裁 鄔必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