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料美國谷製造業需時

市場憂慮中美一旦爆發貿易戰,以往專攻美國市場的港商勢難獨善其身。然而,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鄭文聰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美國短期內要重新專注製造業是不太可行,開打貿易戰亦不見得對美國經濟有利,港商近年已轉移開拓內地和其他新興市場如中東、東南亞、印度等,以分散市場風險。

部分產業回流非壞事

鄭文聰指:「自特朗普去年當選美國總統,該會會員初時都擔心美國貿易政策方向會否有重大轉變,這是較為不明朗因素。惟實際上,美國要變回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系,產品大部分在美國生產,基本上不太可行。再者,個別行業如汽車、科技要回流美國,都需要時間,要工廠設備、人才、整個工業鏈等相互配合才可。」

鄭文聰補充,即使有一部分產業移回美國製造,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美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一,專注生產,勝過好戰打仗。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其中一個不好都會拖累其他,大家都希望全世界穩定,少些爭拗,人人有工做。

港出口市場變多元化

至於特朗普威脅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鄭文聰認為:「倘若中國貨入口突然停止,美國商界能否咁快提升生產到填補庫存?有做生意經驗的人都知道,倘要搬遷工廠,你要把新廠興建好、人才培訓好,才可慢慢搬遷,最後才停止原先一間工廠的運作。」因此,他質疑一次性的高額懲罰性關稅是否有助美國經濟。

他認同部分對關稅較敏感行業,如製衣、日用品、個別電子產品等,有機會因應特朗普的政策而回歸美國生產,因相關生產成本已不如大家想像般昂貴。相比下,內地員工薪金上升、請人不易,個別美國城市的生產成本隨時更具競爭力。「如果返回美國生產可減低運輸成本(例如產品最終要在美國境內銷售)、配合低稅優惠,為何不搬廠回美國生產?」

一旦中美爆發貿易戰,鄭文聰指,為分散投資和市場風險,港商近年已致力發展新的具潛力的出口市場,美國只是眾多海外市場的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內地經濟消費市場續有平穩增長,而不少新興經濟體亦正迅速發展,為港商創造了龐大的發展機遇。因此不少港商已轉向開拓內地市場和其他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如中東、東南亞、印度等,期望藉拓展新市場為企業尋求新業務增長點,保持企業和品牌發展的優勢。

傳統企業夥初創尋商機

他補充,近年港商積極升級轉型,更多傳統企業與初創企業合作尋找商機,傳統企業有的是經驗、實力、網絡,但創意略嫌不足。初創企業則資源不多但有創意、有理想、有衝勁,兩者配合正好擦出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