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中保監)於去年定下指引,大力收緊非上市保險公司透過銷售終身壽險(Universal Life Insurance)籌集資金,再投放於風險較高的投資項目,包括深滬股票投資、國內及海外的併購活動,中保監的舉措是可理解和恰當的。
這些名為終身壽險的產品,實質上是投保人購入一份為期一至三年的高儲蓄及極低保險成分的投資產品,保險公司一般提供比銀行儲蓄存款利率高出數倍以作招徠。至於較為大型的上市保險公司提供的回報則介乎2.5至3.5%不等,不過一些小型的非上市保險公司提供的回報可高達年利率8%。
事實上,由於保險公司要爭取高回報才能如期本息歸還給投資者,保險公司不得不投在風險和回報相對較高的投資項目,不過,這種表面上為保險,但實質為高風險的投資產品,不但與保險的原意剛好相反,更為內地的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有見及此,中保監由去年九月直至現時,已經差不多沒有審批非上市保險公司銷售這種高風險的終身壽險產品。
然而,中保監看似恰當的措施令上市保險公司成為最大得益者,由於非上市保險公司被迫離場,上市保險公司便能以較低的利息成本進行集資,但最令市場擔心的是,這些保險公司把籌得的資金,依然大量流向高風險投資。
據資料顯示,兩年前保險公司已經持有深滬股票市場15%的股票,至今年更高達25%。更甚的是,一些進取的保險公司更會利用保險金以進行併購。
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例子,都令市場擔心,內地金融市場已經一直被不斷上升的壞帳金額和比率以及影子銀行等問題所困擾,如今加上保險公司高風險的投資策略,假若保險公司投資失誤,未能如期償還短期與投資高度相連的終身壽險,就可能牽一髮動全身,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必然再被考驗。
再仔細看看去年上半年數字,一般人壽保險保費金額下跌48.17%,至於與投資相連的保險費金額則上升116.15%,保險業應該重回保險業的本質,而非成為影子銀行的一個環節,而中證監和中保監也應該通力合作,在危機不斷擴展的時候加以進行監管,例如遏止保險業的高風險投資行為。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