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論檀:萬科又再埋下新地雷

上演了一年半的萬科(000002.SZ)及(02202)股權爭奪戰結束,央企華潤集團離開,深圳當地國企深圳地鐵進入。早先爭奪股權的保險公司當配角。明年董事會,王石離任董事長,擔任名譽董事長。

表面上看皆大歡喜,但對萬科來說,這樣的結果是挖走一顆雷,又埋下兩顆雷。筆者擔心,深圳從一座優秀的城市變成一座平庸的城市,萬科從一家優秀的企業變成一家平庸的企業。

微信公眾號上屬名「金心異」的文章在一月十七日表示,深圳可能背離城市市場化的價值觀。這兩年國企改革有所倒退,主要表現在新增設了許多國有企業,這也是因為財政大豐收之後,出於收支平衡的考慮,過剩的資金流入國企。

國資比重再度增加

一月十七日內媒報道了一篇發言,說的是深圳地鐵入股萬科的事。這段話很重要,內容主要是指深圳地鐵集團以372億元人民幣的大投資收購華潤持有的萬科股份,不知道這事情有沒有機制能夠有效監督?因為深圳地鐵集團是全資的國資企業,372億元的投資相當於深圳一年財政支出的十分之一,這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如果372億元投資虧損了,誰對此負責?

一個地方收過頭的稅費、賣地賣多了、日子太好過了,加上預算監管不硬,國企就肥得流油,因為是左右兩邊一個口袋。這邊收多了,那邊就肥了。

有無數人讚美過深圳的創新與活力,我到深圳時看到各類移民對深圳發自肺腑的熱愛。但是市場經濟、創新經濟的發源地,並不是未來經濟向好的保障。看看溫州就知道,中國市場經濟的發源地,但在內地進行實體投資時遭遇到各種困境,於是溫州炒房團的詞匯相伴而生,如同過街老鼠,這何嘗不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悲劇。

現在,深圳實體與創新兩翼並行,就是因為移民、年輕與活力,如果深圳經濟由國企掌控,並且房價居高不下,就是未來的上海,可以維持,但在亞洲的地位在衰落。

隨時淪為平庸公司

另一方面,萬科的未來讓人擔憂。萬科的開發、服務與深圳地鐵的土地資源是絕配,但大型國企讓人擔心的從來不是資源,而是內部的管理機制。

隨着深圳地鐵的進入,姚振華已經明確表示就是財務投資者,中國恒大(03333)所持的股權估計也將以深圳其他資源的騰挪結束,接下來就是討價還價。所以,深地鐵是舉足輕重的戰略投資者。

同時,萬科的股權激勵事實上仍被人詬病,怎樣激勵新的高管團隊?多數員工不用跟投的方式用甚麼來解決激勵機制的問題?一連串的問題不解決好,萬科有可能從優秀的公司轉而成為一家平庸的公司。萬科帳面上的錢是花得完的,市場是會用腳投票。

我很少看到優質、高效而公平的國有企業,一些大型國企的低效往往與無所不在的尋租結合在一起。今年是國企改革大年,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從萬科未來兩三年的成績與管理,我們可以對國企改革的成敗、以及深圳未來城市的發展得出初步的結論。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