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辣招驅趕游資 反掀非住宅炒風

政府為壓抑樓市,本月初突然出招加辣,雙倍印花稅劃一徵收樓價的百分之十五。新辣招實施兩周以來,投資客大減,成交急降,在熱錢另尋出路下,非住宅物業頓成新寵。資金充裕的投資者,會轉炒舖位、工廈等,而資金有限的,則會轉移視線到屋苑車位,難怪近日發展商大手拆售逾千個車位應市。

新辣招推出後,藍籌屋苑近日雖有零星撻訂個案,但值得關注的是,在權衡香港樓市長遠回報仍有勝算下,財大氣粗的企業可能對加辣視作等閒。而近期不斷出現「豪畀庫房」成交,當中有個案所涉稅款更高達近億元!無可否認,在美元強勢下,人民幣匯價江河日下,難免牽動內地資金避險,其中一個最佳走資途徑,自然是在香港配置資產,買豪宅、掃商廈,令本地早已熾熱的樓市火上添油。

事實上,首次置業買家實力不容忽視。不少富豪家屬紛紛入市,以首置身份掃入天價豪宅。而有上車需求的平民用家亦是按捺不住,有買趁手,間接對樓價下跌投下不信任的一票。難怪在政府出招後首個開售的樓盤成績驕人,在投資客缺席下,仍能創下即日售出七成的佳績。

樓價既然企得住,發展商自然對投地不會放軟手腳。觀塘一幅住宅地日前開標,以超過六十三億元成交,較市場最高估值還高出百分之七。而不少新盤不但未見有減價迹象,反而有削減優惠及加價的趨勢。凡此種種,均顯示發展商對後市依然樂觀。

至於政府銳意驅趕的游資,並未偃旗息鼓,反而轉戰未受加辣影響的車位、商舖等非住宅市場。而車位回報穩定,加上違例泊車罰款將大幅增加,自然成為炒家寵兒。各區價格頻見破頂,日前西營盤一個屋苑車位就賣逾四百五十萬元,足可購入一個兩房單位了。車位不是普羅大眾所需,不會直接影響民生,但在資金鏈環環相扣下,萬一爆煲,隨時會牽連整個物業市場。

當然,以十幾日的市場表現來評定政策成效有失公允,而劃一徵稅亦有助消除近年盛行興建納米樓的誘因。但措施對樓市成交構成打擊也是不爭的事實,間接影響地產代理、律師、裝修、家具及家電等行業。而加辣更會窒礙市民換樓改善居住環境。趕走熱錢,遏抑樓價,幫助市民上車原意不錯,但市民上車考慮因素繁多,很多時候更是「寧買當頭起」。西諺亦有云,通往地獄之路由好意鋪成!希望加辣措施僅是非常時期的暫時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