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論縱橫:港股難引領A股上揚

今年港股走勢明顯強於A股,尤其是經過英國脫歐衝擊後,自六月下旬以來,港股更出現了單邊上漲的走勢。恒指從六月二十四日的最低點19,662點,上漲到九月九日的最高點24,364點,最大漲幅達23.9%。同期A股最大漲幅只有11.8%,尤其是滬綜指在八月十六日創下3,140點的近期新高後,A股又走出盤跌走勢,近期A股不僅成交低迷,而且單日振幅也創出一四年來新低。

A股市場如何走出目前困境?一些內地投資者,把目光聚焦到在港股身上,畢竟港股身上流淌着內地企業的血。內地很多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時香港市場也匯聚了不少內地投資者,包括通過滬港通通道投資香港股市的投資者,所以,港股與A股存在很大聯動性。

AH股估值仍存差異

港股走強可以帶動A股走強,A股的下跌也帶動港股下跌。因此,面對港股近期連創今年行情新高,很多內地投資者都希望A股能夠跟隨港股步伐而走強。

那麼,港股能否帶領A股走出當前低迷的狀態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兩地股票估值水平存在很大差異,A股遠高於港股。在以藍籌股為主體的H+A公司中,A股公司股價仍高於H股,昨日恒生AH股溢價指數為120.04點,也即這類公司的A股股價平均比H股高出20%,而就其他個股市盈率來說,A股更遠遠超出了港股。如截至九月二十三日,A股創業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仍然高達76.43倍,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另一方面,雖然在A股市場中,以銀行股為代表的藍籌股雖具一定的投資價值。但A股投機炒作的陋習也決定投資者並不熱衷於炒作大盤股,加上目前股市低迷,炒作大盤股也缺乏資金面支持。

不僅如此,A股是一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所以經過去年股災的打擊後,個人投資者的復甦期需較長時間。相反,港股雖然也受衝擊,但港股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機構投資者抵抗衝擊的能力,明顯強於個人投資者。

供求失衡局面未改

此外,A股的過度擴容也導致供求失衡。一方面是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不斷,如中秋節之後的頭三個交易日,就有31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抓緊「秋收」;二是IPO提速。如八月份A股發行27隻新股,九月份安排23隻新股發行。

不僅如此,近期管理層又開通「IPO扶貧」綠色通道,為貧困地區企業IPO上市開啟方便之門。面對這種供求失衡格局,A股走強實在勉為其難。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